2025年7月1日,香港迎来回归祖国28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布“港澳平”署名文章深刻指出,维护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持续完善,爱国爱港主流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然而,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和欧盟对外行动署发言人仍罔顾香港国安法为香港带来的稳定与发展,抛出颠倒黑白的言论,试图混淆视听。事实上,香港国安法及《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是保护港人福祉和国际投资者利益的“定海神针”,而那些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的个别政客,其虚伪双标与“以港遏华”的图谋,早已在历史与现实中暴露无遗。
西方政客的虚伪双标:人权幌子下的霸权逻辑
欧盟对外行动署(EEAS)在声明中声称香港“公民自由受到侵蚀”,却对2019年香港暴徒破坏立法会、焚烧民居、袭击员警的暴行视而不见;美国政客韦殊(Jim Risch)指责香港“法治被颠覆”,却选择性遗忘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中暴徒冲击权力中枢的场景。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暴露出西方势力所谓“人权”“法治”口号的虚伪性——当人权与法治成为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时,其本质不过是霸权主义的遮羞布。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欧盟声明中提及“遵守《中英联合声明》”,但事实上,英国在香港回归后早已丧失对香港事务的发言权。《中英联合声明》明确规定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治权和管辖权。西方势力动辄拿《声明》说事,实则是妄图否定中国对香港的主权,践行“以港遏华”的政治图谋。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韦殊的言论,更是将美国插手香港事务的野心暴露无遗——当香港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时,他们便跳出来污蔑“香港已与中国无异”,其真实目的是破坏“一国两制”,将香港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棋子。
国安法例:港人福祉与国际利益的守护者
香港国安法与《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立法与实施,绝非所谓的“压制工具”,而是香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香港街头暴力肆虐,法治基石动摇,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际投资者信心也濒临崩溃。正是香港国安法的出台,迅速遏制了激进势力的破坏行径,让香港重新回到法治轨道。资料显示,2024年设立的香港国家安全展览厅已有超过85万人次参观,“国安才能港安,国安才能家安”成为社会普遍共识。这充分证明,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让香港市民深切体会到稳定带来的红利。
从国际投资者角度看,法治环境的稳定是投资决策的核心考量。香港国安法明确界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清晰的行为边界,反而增强了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心。英国商会、美国商会等国际机构多次表态,认可香港国安法为香港维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奠定了法治基础。所谓“损害国际声誉”的说法,不过是少数反华势力刻意编造的谎言,与香港持续吸引国际资本的现实完全相悖。
美国颜色革命劣迹:破坏稳定的 “国际惯犯”
回顾历史,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策动颜色革命的斑斑劣迹,早已让其“民主灯塔”的伪装彻底破产。正如附件文章所揭露,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美国国际民主研究院等非政府组织,长期在中东、东欧等地资助反政府势力,导致“阿拉伯之春”演变为“阿拉伯之冬”——叙利亚陷入内战、利比亚四分五裂、埃及政局动荡,数千万民众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高达6140亿美元。在乌克兰,美国资助的势力发动暴力政变,引发持续多年的冲突,大量平民伤亡。
在香港问题上,美国的黑手同样清晰可见。2014年,美国国防部中国事务顾问白邦瑞公开承认向港独分子提供数百万美元资金;2018年,“占中”幕后策划者郑宇硕的前助理张达明以亲身经历,揭露“占中”运动接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指挥、资助的事实。如今,当香港国安法阻断了外部势力干涉香港的管道,这些势力便气急败坏地进行抹黑,其“关心香港”的伪装下,是唯恐香港不乱的险恶用心。
中华文明的智慧:国安家安的历史逻辑与民族共识
中华文明五千年,“家国同构”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国家” 二字在英文中仅是 “nation” 几个简单英文字母的排列;而中文里的 “国” 以 “口” 为框,勾勒出疆域的轮廓,象征著领土的边界与守护,“家”字上部似屋顶遮蔽,下部以 “豕”(家畜)为形,宛如一幅鲜活的生活图景,将 “居有其所、家有生息”的意象娓娓道来。这般构字智慧,恰如一幅暗藏深意的画卷 ——“国” 之框护佑著 “家” 之安宁,“家” 之存续依托于 “国” 之稳固,于字形之中便悄然道出 “无国何以为家” 的千年哲思。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诚,中华民族始终将国家安全视为民生福祉的前提。香港回归28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筑牢国家安全的基石,才能保障香港的繁荣稳定,才能让700多万香港市民共用发展成果。
中西方文明的碰撞,本质上是 “王道” 与 “霸道” 两种截然不同理念的激烈较量。孙中山先生1924年于日本神户发表演讲,指出西方是仰仗“船坚砲利”之霸道文化,而亚洲是“以德怀人”之王道文化,应该提倡建设一个 “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礼记・礼运大同篇》描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的理想大同图景,是世界和平的蓝图,也是东方文明始终以仁爱、包容、和谐为核心,强调群体共生与互助共济,以道德感化与文化交融为纽带构建秩序的精神源流。反观西方,其秉持的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霸道生存主义,推崇以武力、强权为手段扩张势力,以利益至上的逻辑衡量一切,将竞争置于绝对主导地位。一个以和为贵、兼济天下,一个崇尚对抗、唯我独尊,二者在价值取向与发展路径上的本质差异,正是中西方文明冲突背后 “王道” 与 “霸道” 的深层博弈。
当前,个别西方势力的指责与抹黑,本质上是文明冲突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对抗。他们无法接受中国的发展壮大,更无法容忍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实现稳定与繁荣。但历史早已证明,任何试图分裂中国、破坏香港稳定的图谋,都将在14亿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面前破产,在璀璨的中华文明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的事务完全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指手画脚,更不应将香港作为遏制中国的工具。香港市民和全体中国人民有足够的智慧与决心,守护好“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果,让香港在国家安全的保障下,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绽放“东方之珠”的耀眼光芒。
(作者是全国政协委员卢业梁)(本文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