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6月26日电 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张立教授,联同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王奔副教授及广西大学张亚斌教授,成功研发崭新微型机械人疗法,以应对全球最迫切的健康挑战之一──顽固性细菌生物膜感染。研究结果已于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Robotics》上发表。
图源:香港中文大学
根据《刺针》统计,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夺去数百万人的性命。传统治疗方法,如抗生素、冲洗和手术穿刺等的效果往往未如理想,亦容易引发抗药性与组织损伤。为此,研究团队研发了创新的治疗平台──光催化微型机械人(CBMR),提供一种微创且高度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鼻窦炎等深层生物膜感染。
光催化微型机械人由单原子铜掺杂的铋氧碘(BiOI)所构成,并结合精准磁控导航与光激活光催化反应技术。在外部磁场引导下,微型机械人能迅速聚集并导航至感染部位,然后再经光纤引导的可见光启动抗菌反应,产生光热效应。这不仅能降低黏液黏度及提升穿透力,亦能产生活性氧(ROS),有效破坏生物膜结构。体外测试显示,细菌存活率由超过90%大幅下降至低于1%,显示其强大的杀菌效能。
研究团队进一步以兔鼻窦炎模型验证疗效,证实微型机械人能穿透浓稠的炎性分泌物,并分解生物膜。经治疗后,鼻窦组织恢复正常,炎症显著减轻,纤维化程度亦大幅下降。该疗法亦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光照二十分钟后未见黏膜损伤,细胞存活率维持在90%以上。
张立教授表示:“我们的目标是研发一种精准及非入侵性的治疗方法,以克服传统疗法的局限。这项微型机械人平台不仅展现出卓越的抗菌效能,更为安全且具针对性的深层感染治疗开启了崭新可能。这项突破性成果标志著微型机械人疗法的重要里程碑,为慢性感染提供一种创新、微创的治疗方式,并为耳鼻喉科及其他临床应用领域开拓新方向。”
这项研究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RGC)、裘槎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的资助,以及SIAT–中大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和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MRC)的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