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5月12日电 香港报章5月12日就相关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大公报》发表社评:加强北极航道合作 确保国际海运安全
在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中俄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当中备受瞩目的内容包括“加强北极航道互利合作”。中俄加强北极航道合作并非始于今日。去年中,中俄便在合作框架下成立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开展北极开发和利用互利合作,当时就明确指出,“推动将北极航道打造成为重要的国际运输走廊,鼓励两国企业在提升北极航道运量和建设北极航道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合作。”事实上,强化北极航道的合作,既是互利双赢之举,同时也是在保障全球航运和贸易自由。
《文汇报》发表社评:持续开拓中东市场 化危为机巩固香港优势
图源: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又是实行普通法的自由贸易港,一向扮演着联通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角色,对促进内地与中东国家的商贸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港澳部分,首次提出支持港澳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此次特区政府中东访问团,除了本港的商业和专业领袖之外,还邀请了20多位内地企业家,涵盖金融、工商、贸易、基础建设、创新科技、能源、运输物流等范畴。本港与内地的工商界、专业界代表各展所长、拼船出海,携手拓展国际经贸的合作空间,显示香港正在以积极作为和具体行动践行中央要求,发挥内联外通独特优势,助力国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和香港应对关税战、贸易战的实力,充实香港“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的价值。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携手拓中东 合作缔多赢
疫后复常以来,行政长官李家超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等官员已多次访问中东,为建立商贸联系奠定了基础,起到铺桥搭路的作用。现在两地商界随团而行,应当发挥市场力量,积极开拓商机,壮大香港作为国家与国际之间的“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功能。当然,两地企业携手的意义还在于强强结合,以至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提高与中东国家商谈合作的吸引力。
《星岛日报》发表社评:破欠基金非“提款机” 当局须打击雇主滥用
拥有逾30年历史,高峰期在全港开设超过30间分店的连锁中式快餐店海皇粥店,日前“突然”宣布因持续出现亏蚀,“被逼”以自愿清盘方式拉闸结业。由于粥店是以有限公司方式营运,在资不抵债之下,几乎肯定无力偿还上述各项欠款,受影响雇员只好向破产欠薪保障基金追讨。事件再次令人关注一些无良雇主刻意滥用破欠基金,来为自己拖欠员工的款项埋单,逃避雇主在《雇佣条例》下应有的法律责任。相关政府部门、工会,还有商界,有必要加强沟通合作和宣传教育,合力打击少数无良雇主的违法和不负责任行为。例如设立预警机制。当出现公司被业主追租或供应商入禀追数的个案,相关部门及工会等亦应迅速主动介入,切实保障好雇员的应有权益,而不是等到相关公司已被掏空以至清盘拉闸后才行动。若最后证实有雇主刻意滥用破欠基金,除了作出刑事检控,当局亦必须努力向相关雇主追回有关款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