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关税战延宕七年、美国对华科技围堵全面升级危急时刻,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4月18日再度于南京高规格召开台商座谈会,其时机与内涵极具战略深意:当特朗普政府以“重塑台海威慑”为名启动新一轮对台军售,并试图将台积电先进制程产能加速向亚利桑那州迁移之际,大陆以强化两岸经济共同体反制“晶片联盟”撕裂,以台商“用脚投票”的现实打破“两岸经济脱钩”幻象。这场座谈会不仅是对美国“以台耗华”战略的精准拆解,更标志著两岸融合发展进入“主动塑造规则”的新阶段。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1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台商代表座谈会。(图源:中国台湾网)
一、从“关税防火墙”到“创新共同体”:大陆以制度型开放破局美国遏压
美国近期将301关税扩大至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战略领域,并试图通过《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将台湾嵌入其“友岸外包”体系。大陆此次座谈会直击要害,宣布将台资企业全面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覆盖,允许台企牵头重大科技专项,并试点两岸联合申请国际专利。这一制度突破不仅将台湾高端制造、半导体设计等优势领域锚定在大陆产业链内,更通过“研发本土化”阻断美国“掏空台湾技术”的路径。资料显示,2024年台企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数量同比增长37%,两岸联合专利申请量首超日韩,印证科技融合已成不可逆趋势。
二、“内需韧性”对冲“外向脆弱”:台商战略转向重构两岸经济底层逻辑
当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因成本飙升陷入劳资纠纷,大陆宣布第三批“两岸融合示范区”落地中西部,以税收优惠、土地弹性出让等组合拳,引导台商向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等战略行业纵深布局。台达电子在重庆的“零碳产业园”、鸿海郑州厂转型新能源汽车总装基地等案例,凸显台企正将大陆超大规模市场与“双碳”转型机遇转化为“非美赛道”竞争力。这种从“依赖欧美订单”到“深耕大陆需求”的范式转换,使得2024年台资企业内销占比升至58%,首次超过外销,彻底扭转两岸经济“单向依附”结构。
三、从“反独促统”到“命运共构”:经济融合定义统一新叙事
面对赖清德当局鼓噪“两岸互不隶属”,大陆以“共用式发展”构建统一认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升级“海峡两岸数字贸易港”,试点两岸资料跨境流动“白名单”;平潭探索“台胞自治社区”基层治理模式,赋予台商公共事务决策参与权。此类制度创新将经济红利转化为治理认同,使“台湾同胞”从政策客体升格为治理主体。当台湾工商团体公开反对当局“晶片禁令”并呼吁签署《两岸产业链安全协议》,表明经济融合已从市场选择升维为政治共识。
历史的十字路口,大陆正以“融合辩证法”破解美国“以台制华”困局:当华盛顿企图用“台湾牌”制造耗损,大陆将台海变局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动力;当“台独”势力幻想“经济断链”,两岸市场规律已编织出密不可分的利益网路。台商“向陆突围”重构中美博弈棋局,大陆战略定力粉碎“以台耗华”陷阱。这场座谈会揭示的不仅是台商“用脚投票”的务实选择,更是中华民族在百年变局中走向复兴的必然逻辑——没有任何外部势力能够阻挡14亿人追求统一的意志,也没有任何政治操弄可以割裂血脉相连的共同体命运。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赖于民族复兴,这是历史定论,更是现实正在书写的答案。
(本文作者为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杨流昌)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