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4月14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丰铃)美国总统特朗普暂缓对部分国家关税90天,却并未取消。承压极重的东盟国家,正静观其变谋对策。
一艘海轮停靠在钦州港码头装卸货物 图源:新华社
在特朗普“对等关税”的价目表中,东盟是遭征收高额关税重灾区。美国针对柬埔寨关税额高达49%,老挝48%,越南46%,缅甸44%,泰国36%,印度尼西亚32%,马来西亚和文莱24%,菲律宾17%,新加坡和东帝汶10%。
东盟选择不采取任何报复行动,各成员国与美国展开谈判。越南与美国谈判后,同意最大限度减少两国商品的非关税壁垒,为美企加强对越投资创造便利条件。马来西亚联合多国以低调接触的软外交方式应对,并派特使赴美对话。印尼主动放宽“本地含量要求”等非关税壁垒。泰国希望透过缩小对美贸易逆差满足美方关切,换取谈判筹码。
不过,特朗普暂缓关税后,东盟仍表示“深感忧虑”。东盟指出,美国的单边行动可能破坏全球供应链,并对包括东盟在内的出口型经济体造成重大影响。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副秘书长张励14日向香港中通社分析,东盟国家焦虑不安,一方面源于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一方面源于美国正加强对经第三国转运的中国商品的审查,东盟各国尤为担心自身长期扮演的中间产品转口枢纽角色受到冲击。此外,一旦全球供应链因关税壁垒而断裂,其出口与投资前景都将蒙上阴影,在外部不确定性中高度暴露。
对比东南亚与美国、中国经贸关系,自2009年起,中国连续16年均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亦是东盟第二大外国投资来源地、东盟最大中间投入品供应国。美国是东盟制成品的重要出口市场,越南、柬埔寨及泰国等对美出口占其GDP比重显著。
向特朗普妥协、与中国“脱钩”能否缓解东盟压力?张励直言,这一设想恐难实现,东盟国家亦没有“脱钩”意愿。“从产业链角度看,东南亚已与中国经济高度融合,美国难以替代中国提供完整的产业配套,一旦强行割裂,东盟经济将遭受严重冲击。从地缘政治和区域一体化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机制已推动中国与东盟经济进一步融合与提质升级,东盟各国从中获益良多,不会轻易放弃。”
有越南学者近日建议,东盟和中国可打造经贸共同体,并认为关税战激烈难预测,中越需更积极主动果断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引导关税朝著有利中国、越南和东盟的方向发展。
张励认为,东盟会采取灵活务实策略,继续奉行中间道路,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内部将更加抱团取暖,通过现有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以降低外部风险,争取最大化自身利益。
“东盟可与中国共同构筑抵御风险的坚实后盾。”张励指出,一方面可利用RCEP等协议,进一步削减关税壁垒与制度性障碍,打造更包容可持续的区域经济,提升区域供应链的弹性与韧性。另一方面,东盟和中国应在多边框架下加强协调,共同维护自由贸易规则,反对单边主义的破坏。必要时可探讨建立区域供应链预警和应急协调机制,及时沟通、协同应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