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4月10日电 为响应2025香港阅读周,由“香港阅读+”与商务印书馆(香港)联合主办之“阅读广东词 好在广东歌”书籍分享会,本月初在铜锣湾诚品书店9楼FORUM圆满举行。活动邀请了香港大学香港研究课程教授朱耀伟、精神科专科医生陈启泰,词作家陈咏谦及音乐人岑宁儿担任嘉宾。
“阅读广东词 好在广东歌”书籍分享会本月初在诚品书店举行。
“疗愈系唱作人”岑宁儿。
以“疗愈系唱作人”著称的岑宁儿强调音乐本质为创作者与自我对话之桥梁,进而延伸至听众之共鸣。歌曲无需为听者提供明确答案,若能藉旋律与词句抒发难以言喻之情绪,令听者觅得心灵舒畅,即完成其使命。
词作家陈咏谦于对谈中阐述其创作理念,坦言自身亦常需精神鼓舞,故倾向透过歌词传递正向能量。他将流行音乐喻为“现实世界的避风港”,认为即便看似荒诞的曲调,亦能为听众提供短暂抽离压力之契机。其笔下经典《高山低谷》中“你快乐过生活,我拼命去生存”之句,既直击都市生存困境,亦以坦率共鸣赋予听者直面挑战之勇气。
香港大学香港研究课程教授朱耀伟(左起)、词作家陈咏谦、音乐人岑宁儿及精神科专科医生陈启泰出席分享会。
精神科专科医生陈启泰透过临床经验、学术基础及社区实践,探讨运用广东歌增进精神健康的可能性。他推广自制“好系我歌单”,也论述到聆听者之音乐选择与其情绪状态的关系。陈医生指出,当代青年身处数位化时代,面对之挑战与经历迷茫较过往更为复杂,传统励志歌曲如陈百强《摘星》之积极正面叙事,未必能全然符合青少年之经验及预期。反之以“负负得正”之逻辑,先抒发负面情绪再建立共情,反而更能令到听众找到出路。
香港大学朱耀伟教授则从学术视野剖析音乐文化之社会功能。他特别提及陈咏谦作词之《Cardigan》,坦言此曲令其重温青年时期情怀,印证音乐跨越时空之疗愈力。
是次分享会透过跨领域对话,深度解构广东流行音乐如何以艺术形式回应社会脉动,既为个体提供情感出口,亦为城市文化积淀精神厚度。参与分享会的嘉宾一致认同,在急速变迁的当代社会中,广东歌将持续以独特叙事语境,承载集体记忆,凝聚世代共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