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4月10日电 美国在全球挥舞关税大棒,香港亦受影响。有厂商表示,原本要运去美国的订单已暂停出货,形容无法再做美国市场;香港市民亦批评美方举动疯狂且没有道理。香港有议员建议,积极开拓内地、欧洲、东盟、中东等市场。
有在内地设厂的五金制品、化工原料港商表示,以往两成关税,买卖双方可各自分担,但税率加至104%,就没可能负担。他举例,一件中国制货品,假设在美国的售价是10美元,当中4美元是原材料成本、3美元是薪金成本,再加上运输、保险等开支约2美元,“零关税”时,毛利只有1美元多。到美国征收两成关税时,2元的税款,有买家会要求港商分担八九毫,变成毛利率下跌至仅有2%至3%。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若加到104%,即好像捐出来一样,根本不用做。”港商表示,“有些仓存运到美国的,有数百万元货物也不敢付运。我买材料回来也要付钱,付钱后做的货,没钱收,哪有那么多现金流?”
他称,此次加征关税后,会暂停供应美国的生产线。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早前估计,若美方进一步对中国加征额外50%关税,恐对出口企业利润构成重大压力,在缺乏其他地区生产线的情况下,部分企业或不得不暂时停止接受来自美国的订单。
香港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亦指,很多地方的贸易在关税战下已暂停,大家都观望未来发展。
普通市民亦受影响,香港寄往美国的小额包裹,关税由30%大幅加至90%。
对此,有香港市民直批美方“过分、不应加那么多。”认为有关举动疯狂且没有道理,“1元货品加9毫税”。
香港商界立法会议员林健锋透露,部分香港电商平台也处于两难,货品已经在手等待中转,继续寄去美国,不知收货人会否支付关税,但不发货又可能遭追讨,部分已暂停接受美国订单。
林健锋建议香港积极开拓内地市场,“国家有14亿人口,他们的收入也在提升。” 又认为欧洲、东盟、中东等都是有待开拓的新市场。
香港特区政府4月9日晚发布新闻公报称,美国自5月2日起取消香港寄往美国物品的小额免税安排,美国继续不停单方面修改政策,对市民造成极度混乱及不便,寄件往美国的香港市民亦需要有心理准备要就美方霸凌无理的行为因而缴付高昂的费用。香港邮政绝不会代收所谓关税,香港邮政暂时仍维持寄件往美国的邮递服务,稍后会公布暂停处理寄件往美国邮递服务的安排。
为应对美国关税,行政长官李家超8日指,特区政府从七方面制定策略,包括加强国际交往合作,积极深化区域合作;把握好多国需要分散地区风险的大趋势,吸引外国企业和资金进驻香港;继续为业界提供支援,协助企业应对挑战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