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4月9日电 题:美国加码关税小包裹税 港商提三个应对策略
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
美国掀起的关税战加剧,美国宣布对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商品再加征50%关税,意味关税累计达104%,并将小包裹征税额翻3倍至货值的90%。香港企业措手不及,有港商提出三个应对方法,包括降低输出美国的比重。
据官方数据,去年香港制造并出口到美国的货物约值59亿港元,仅占香港总出口约0.1%,占香港贸易总值0.06%。从整体看,影响不大。
不过,香港很多中小企的厂房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此次对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分别征收46%、49%、48%的关税。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刘达邦形容,转往东南亚设厂的港商对关税“避无可避”,料很多厂商难以支撑。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卢金荣对中通社记者形容,无论是关税加54%还是104%,甚至200%,都只是“数字上的变化”。他说,早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1.0的时候,香港企业已主张‘中国+N’的策略,即在内地以外设生产基地,包括这次征税较少的南美国家,以及取得豁免的墨西哥。
卢金荣是荣利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其公司业务主要市场遍布欧美亚洲,公司已建立区域性、全球性的供应链布局,供给当地客户。
卢金荣说,在对等关税下,各地都面对关税问题,但东盟关税仍比内地低,此次是给企业一个提醒,要打入当地市场就需要多条供应链。
本身是商界的经民联立法会议员林健锋则表示,如此高税率下,即使供应链重组,成本都会剧增,不少企业面对无法出货,或者制造完成但收不回钱的问题,大大影响现金流,形容与美国做生意的商家是“步入寒冬”,认为开拓新市场亦需要时间,业界要团结,共渡难关。
此外,美国亦对跨境电商“下手”,过往发往美国的小包裹商品,如鞋服、配饰、3C数码用品等,价值低于800美元的,享受关税豁免。5月2日起,美国对内地和香港小包裹征税额将翻3倍至货值的90%,进口商须缴付货值的90%或75美元(约582港元),并在6月1日后升至150美元(约1165港元)。
卢金荣认为,美国进口商将成本转嫁消费者,价格上升势必影响生意,本地厂商只有三个方法:布局供应链、调整价格、开拓新市场,第二条路走不通,贸易战多年来,厂商利润已打到很低,因此开拓新兴市场很重要,将输出美国的比重进一步减低。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庄子雄表示,不只是厂商,进口商也反应不过来,比如有些电子产品在内地制造,出口商品后,当地进口商被逼要给关税,这是没得选择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产品质量过关、技术过关,“因为买家也没有太多选择,无论是在哪里都一样很高关税。”
庄子雄认为,企业要扩大朋友圈,全球南方尤其是东盟、“一带一路”国家值得合作,工总最新调查显示香港厂商生意56%是内销,44%是出口,因此内地是很大的市场,业界最重要做好自己,转型升级,积极寻找不同买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