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石柱:对美加税坚决反制:中美经贸博弈的胜负手?
创始人
2025-04-08 16:04:12
0

2025年4月4日,中国宣布4月10日12时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这是美国单方面将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54%后的直接回应。这场被称为“贸易战2.0”的博弈,不仅涉及经济数字的对抗,更是两国在全球治理规则、产业链重构及战略韧性上的全面较量。中国此次反制是否成为中美经贸博弈的“胜负手”?需从结构韧性、规则博弈、技术突围和地缘联动四个维度深入分析。

贸易结构韧性:中国市场多元化的成果

中国对美贸易依赖的持续下降,是其敢于“掀桌子”的底气。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08年的超20%降至2024年的14.7%,而“一带一路”与东盟的贸易占比已接近50%。通过分散市场风险,中国构建了以机电产品(占出口59.4%)和“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为核心的贸易新体系,2024年“新三样”出口增速达29.9%。相较之下,墨西哥对美出口占比高达80%,被迫接受严苛的原产地规则,而中国通过多元化布局实现了“结构性脱钩”。

这种韧性在反制措施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针对美国能源(如煤炭、液化天然气)和农业(大豆、棉花)的精准打击,直接冲击特朗普的“票仓州”,导致美国农业逆差预计2025年突破500亿美元。而稀土出口管制(美国80%依赖中国)更直指美国军工与高科技产业的命脉,形成“非对称威慑”。

规则博弈:从关税战到系统性反制

中国的反制远非简单的关税对等,而是通过WTO诉讼、出口管制清单、不可靠实体清单等组合拳,构建规则层面的反击体系。例如,中国在WTO起诉美国关税违规,并同步对16家美企实施出口管制,暂停6家美企输华资质,甚至对杜邦中国发起反垄断调查。这种“法律战+供应链战”的策略,旨在打破美国“关税大棒”的单边逻辑,迫使美方回到多边框架内谈判。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稀土等关键资源的出口管制,不仅是经济武器,更是技术规则的重塑。美国军工所需的钐、钆等中重稀土被纳入管制范围,直接挑战其“脱钩断链”战略,而中国通过“30天缓冲期”设计,既避免全球产业链崩盘,又放大美企调整成本,堪称“精准施压”的典范。

技术突围:产业升级对冲外部冲击

在中美博弈中,技术自主权成为胜负关键。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比亚迪凭借“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和超级快充技术,续航能力领先特斯拉50%,直接改写行业竞争规则。而华为鸿蒙系统、中芯国际7纳米晶片的突破,则标志著中国在ICT领域的“被动突围”转向主动创新。这种技术迭代不仅抵消了关税对出口的冲击,更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规则制定者”转型。

反观美国,特斯拉因过度依赖中国市场(上海工厂占全球产能40%)和马斯克的政治化操作陷入困境,Cybertruck的品质问题与FSD技术商业化迟滞,使其在比亚迪和小米的夹击下市场份额持续下滑。技术优势的此消彼长,让中国在博弈中逐渐掌握产业话语权。

地缘联动:中俄协同破解美国围堵

中国的反制措施并非孤军奋战。在美对华加税24小时内,俄罗斯公开支持中国,强调“中俄伙伴关系坚不可摧”,并加速推进能源本币结算(对华石油出口占比从2019年15%升至2024年32%)。这种联动不仅体现在贸易领域,更延伸至半导体合作(中俄签署47项技术协议)和稀土资源互补(俄罗斯储量占全球17%),形成对美“资源—技术—市场”的三重合围。

相比之下,美国试图构建的“联俄抗中”战略因内部矛盾破产。特朗普一边威胁对俄石油加税50%,一边寻求稀土合作,暴露其战略混乱;而中俄通过上合组织与金砖机制扩容,正在重塑多边贸易秩序,使美国的单边主义日益孤立。

综上所述,中国此次反制之所以可能成为中美经贸博弈的胜负手,在于其成功将关税战转化为规则重构、技术升级与地缘联动的综合博弈。美国加税导致的通胀压力(超90%成本由美企和消费者承担)和供应链断裂风险(如福特墨西哥工厂成本激增4%),正在加速其内部矛盾爆发。而中国通过“进口替代”政策(如工具机控制器国产化率提升15%)和“旧机换新”计划,进一步巩固内需市场,削弱外部冲击。

然而,中美博弈远未终结。美国可能升级至更高关税或发起“双反”调查,而中国需警惕高端晶片等领域的“卡脖子”风险。但历史经验表明,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引发大萧条,而今天中国以多边主义对冲单边霸权的策略,正为全球提供新的治理范式。当特朗普的“关税瘾”撞上中国的“规则铁幕”,胜负的天平已向结构性优势者倾斜,但最终的和平红利,仍取决于双方能否在博弈中寻回理性的对话空间。

(本文作者为中国国家行政学院(香港)工商专业同学会主席、香港经济智库主席石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IDA携东亚银行探索香港稳定币... 香港新闻网12月11日电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 IDA 宣布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香港的数字...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教大学者喜讯频传 多领域研究获... 香港新闻网12月3日电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最近喜讯频传,多位研究学者在心理学、理财教育、英语学...
李家超:培育青年成立足香港、胸...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香港青年联会第32届会庆及会董会就职典礼9日举行,行政长官李家超以视像致辞表...
华为ICT大赛2024-202...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华为ICT大赛 2024-2025 香港站颁奖典礼”(以下简称“华为ICT...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两个重点利好... 香港中通社12月9日电 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两个重点利好香港香港中通社记者 陈卓仪中共中央政治局1...
【最佳观赏位】2025香港跨年...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他来了,他来了!2025年进入倒数阶段,今年香港跨年烟花汇演继续办。维港烟花...
香港第三季多个行业业务收益录得... 香港中通社12月9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9日发表临时数字显示,今年第三季按年比较,不少主要服务行业...
【来论】刘喆:希望之路,还是漫... 中缅铁路,这条计划连接昆明与缅甸皎漂深水港的交通走廊,是未来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关键战略通道,也是中缅经...
全线亮灯!黄茅海跨海通道打造大...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跨海通道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迎来正式通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