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4月5日电 香港大学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于近日举行港大“伤健‧动融”健身伙伴计划结业礼,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林美秀及港大学生事务长谢树基莅临主礼及为所有参与者颁发纪念证书,退役视障三项铁人运动员朱健骅亦出席作个人分享。
香港大学
计划与港大运动中心、香港伤健共融网络、D2B Consulting及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合作,培训60位对运动与服务社区有热诚的港大学生,成为30位视障人士的“健身伙伴”。参与的学生有多元背景,当中来自港大医学院比例最高,其余同学主要来自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及工程学院,修读与运动、健康或社会服务相关科目,如人体运动学、食物及营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及生物医学工程等等。除香港本地学生外,计划吸引来自中国内地、法国、意大利、斯里兰卡、阿塞拜疆、哈萨克、印度、马来西亚等20位非本地学生参与。视障人士则透过合作机构招募,以年届50岁或以上的长者为主,大部分是全失明或接近全失明的残疾人士。
计划分为两个阶段,涵盖约20小时共8节课程。第一阶段,港大同学先在专业教练培训下学习阻力带健体十式,学习使用健身触感图卡及口述影像技巧、与视障人士沟通技巧及领路法。第二阶段,学生以每两人一组形式,共同协助一位视障人士学习使用阻力带运动,并在训练后透过认识导盲犬以及真人图书馆等多样活动,鼓励港大同学与视障人士打破隔阂,互相分享及扶持,从而促进伤健共融。
学生事务长谢树基致欢迎辞时赞扬港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及兴趣为社会无私奉献,学以致用。他同时诚挚感谢一众视障人士远赴港大参与活动,为他们积极面对人生挑战致敬。他期望一众参加者在计划完结后持续训练,继续实践及推广伤健共融。
平机会主席林美秀在结业礼表示:“计划培训了一班有抱负的年青人,为香港的共融发展注入新力量,亦为视障人士提供平等机会尝试不同活动,强身健体之余,更以运动打破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
香港伤健共融网络创办人及总干事莫俭荣以参加者身分发表感言:“这是我第一次参与阻力带训练,非常欣赏港大为视障人士设计了带有点字与触感图的健身图卡,方便视障人士随时重温所学内容,掌握健身知识,更有一众港大同学担当健身伙伴,耐心指引动作,并与我们真诚交流。”
残奥会友残疾运动员大使、退役视障三项铁人运动员朱健骅出席与对学生对谈环节,鼓励一众参加者勇于挑战自我,突破界限。
就读内外全科医学士一年级的麦凯琳代表一众同学致毕业辞:“此计划令我更了解如何与非本地生沟通,协力合作指导视障人士锻练正确动作,亦令我明白到赋权他人比直接解决问题更能达到持续成效。”她受到计划启发,打算在日后推行一个促进共融的倡议,并鼓励同侪与她一起合作,继续探索以运动推广共融的可能性。
来自哈萨克,就读生物医学工程学士一年级的Tauirbay Aikhanym撰文反思道:“在这个计划结束后,我对作为一位生物医学工程师的志向更加坚定。未来,我不仅想要协助残疾人士,我更想以自己专业创造一个自主生活的世界。作为一位非本地生,我希望借鉴海外经验,推动香港发展,令伤健共融理念得以实践。”
“是次计划获得非常正面的回馈,整体出席率及满意度均超过九成。我们期望计划日后能扩展至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士,惠泽社群,并培养更多具备社区意识、同理心与抗逆力的学生领袖。”港大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校园生活总监邓日朗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