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31日电 六十载风雨兼程,涓涓清流映照粤港深情。3月31日,“涓涓甲子意 碧波润香江——东江水供港60周年纪念展览”揭幕仪式在香港中环街市隆重举行。来自新华通讯社、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广东省水利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香港中联办教科部、粤海集团及粤海水务等机构领导、嘉宾及粤港媒体代表出席活动,共同回顾东深供水工程通水60周年的发展历程,展望粤港携手共繁荣的崭新篇章。
温情回顾 一脉相连共叙甲子情谊
东深供水工程不仅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更是支撑著香港繁荣、见证血脉亲情的碧波纽带。60年来,奔腾不息的东江水源源不断地滋养著香港和大湾区发展。
上午,在充满温情的氛围中,仪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发布了东深供水工程60周年宣传片《碧水长歌——东深六秩润湾区》。该片以“水”为脉,通过“水之困”“水之变”“水之魂”三个维度再现祖国与香港的血脉深情,融合工程史诗、人文温度与国家叙事,既铭刻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精神,更昭示生态文明与湾区共融的时代命题。
广东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孟帆在致辞中表示,东深供水工程,作为“五纵五横”水网主骨架的重要“一横”,正肩负著保障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新使命。去年1月30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引西江之水解决大湾区东部城市群缺水难题,并可为香港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对港供水又增添了一道“保险”。
“涓涓甲子意、碧波润香江,灼灼紫荆心、长情献祖邦。”香港发展局局长宁汉豪表示,东江水支撑著香港整体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让香港市民安居乐业。这个纪念展览让东江水供港的历史,特别是祖国对香港的贡献和关爱,呈现在市民的眼前。粤港两地在水资源合作方面已有深厚基础,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大湾区水资源管理的协同发展。
粤海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谭奇峰在致辞中表示,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时代楷模”的崇高精神,也已深刻内化为粤海集团“知行山海”文化理念的核心“山文化”,鼓舞激励粤海人弘扬使命必达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追求卓越的开拓精神、休戚与共的协作精神,聚力勇赴山海,不负时代重托。
新华社广东分社副社长周建伟致辞中表示,新华社长期跟踪和调研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进程,关心关注东深供水工程的发展。此次也组织了横跨三地的报道力量,从东江源头江西赣州、到工程一线的河源东莞深圳、再到香港的餐桌厨房,深入采访东深洪水工程的动人故事,讲述60年间两地血脉相连的感人瞬间。
仪式上,举办了《涓涓甲子 粤港情深——东江水供港六十周年纪实》图书编撰启动及东深故事征集仪式。该书由新华出版社、广东省水利厅、粤海集团、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广东中心联合策划,计划将于今年7.1香港回归28周年之际正式出版。
随后,新华通讯社、香港中联办教科部、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广东省水利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及粤海集团、粤海水务等机构的领导嘉宾共同为展览揭幕。
饮水思源 粤港携手再谱湾区新篇
纪念展览内容分为“饮水思源”“碧水长流”“水泽湾区”三大篇章,通过历史再现、情感叙事、数字交互等多媒体形式,在策展上突出科普性、互动性、贴近性,彰显历史感、现代感、未来感,全方位展现东深供水工程的使命意义和时代发展,展示广东对港供水保障的有力举措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果。
步入“饮水思源”展区,1963年香港百年水荒的历史影像扑面而来——四日一供的“制水令”、蜿蜒的轮水队伍,诉说著那段艰难岁月。数万名建设者们响应国家号召,喊出了“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豪迈誓言,影像中的他们用锄头、铁锹、扁担和手推车,克服重重困难,凭血肉之躯实现了开山劈岭、凿洞架桥的伟大壮举。
穿越“碧水长流”展区的记忆隧道,工程持续升级的轨迹在这里清晰可见:工程历经三次扩建与世纪之交的全面改造,供水实现量和质的双重提升。播放的《东深故事会》系列人物故事,讲述著代代传承的守护故事,映照著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被国家授予“时代楷模”的光荣勋章。
走进“水泽湾区”展区,东深供水工程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水故事”在这里生动展现。时至今日,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跨流域大型引调水工程,依然以水质保护、跨域调水的典范价值支撑国家战略的实施。
为了让香港市民近距离感受东深工程,展览还设置了“飞跃东深VR体验”“海宝AI智能体”“东深供水快问快答游戏”等互动环节,吸引香港市民积极参与到对东江水的“思源”和“护源”的行动中,感知国家水利技术发展成就,强化建设人水和谐美丽中国的社会共识。
展览于3月31日至4月3日在香港中环街市展出,预计将吸引数十万市民参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