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30日电 三月的香港,艺术与美食同样令人沉醉。巴塞尔艺术展、Art Central、M+博物馆毕加索大展、各大拍卖行春拍……各式各样与艺术相关的活动吸引著全球目光,而散落在街市巷弄间的老字号餐厅,则以另一种方式诠释著这座城市的美学。从铜锣湾到鸭脷洲,从传统粤菜到创新料理,每一处风味都在讲述香港的故事。
铜锣湾
“清真惠记”经营了半个多世纪。(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咖哩羊看起来卖相普通,却十分美味。(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隐匿于铜锣湾鹅颈街市一楼的“清真惠记”,已默默经营了半个多世纪。这家看似普通的小店,却以独树一帜的咖喱羊闻名。不同于常见的印度或泰式风味,这里的咖喱自成一派,浓郁却不失温和。记得第一次来是朋友带的路。"别看这里破破的,"友人神秘兮兮地说,"这碗咖喱羊一试难忘。"羊肉炖得软烂,骨髓的精华都化在了汤里,配著白米饭,每一口都是实实在在的满足。除了招牌咖喱羊,挂炉烧鸭和太爷鶏也是老饕们的心头好,往往晚到半小时就会错过。
中环
每年4至5月,位于中环美利酒店前庭的节果决明古树都会慢慢绽放。图为往年景象。(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红棉”利用季节性食材来设计菜单。(图源:OpenRice)
在中环红棉路的美利酒店前庭,一棵百年节果决明古树见证著城市的变迁。树旁的“红棉”中餐厅,犹如繁华都市中的一方净土。蜂巢芋盒外酥里嫩,虾子竹笙河虾饺鲜味十足;葱油脆皮鶏皮脆肉嫩,椒香清汤牛筋蝴蝶腩乌冬则带来别样风味。坐在树影婆娑的餐厅里,美食与自然融为一体,让人暂时忘却都市的喧嚣。
都爹利会馆是米芝莲一星餐厅。(图源:都爹利会馆)
对于追求艺术氛围的食客,中环的“都爹利会馆”是理想选择。这里既是米芝莲一星粤菜餐厅,也是艺术沙龙,墙上常挂当代艺术家作品,让人在味觉与视觉上双重享受。距离都爹利会馆步行约10分钟,堪称最难预约的中菜“大班楼”则以新派粤菜诠释本土食材的艺术,甜醋子姜猪手猪耳冻、鸡油花雕蒸花蟹配陈村粉、樟木烟熏黑脚鹅……每一道都是厨艺与风土的完美结合。
鸡油花雕蒸花蟹配陈村粉是大班楼的长青招牌菜。(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六安居是为数不多仍保留传统点心推车服务的港式茶楼。(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若想体验更地道的港式饮茶文化,上环的“六安居”(前身为莲香居)仍保留著手推车卖点心的传统,叉烧包与鹌鹑蛋烧卖的市井气息,与艺术展上的先锋装置形成有趣对比。
尖沙咀
“胡同”餐厅装潢灵感来自北京四合院。(图源:胡同)
在湾仔、中环看完艺术展后,不妨过海前往尖沙咀的“胡同”,坐在18楼俯瞰维港,点一份火焰胡椒片皮鸭或“大红灯笼高高挂”。青砖黛瓦装潢灵感来自北京四合院,而窗外璀璨的夜景则像一幅流动的城市画卷。偏好精致法餐的食客,可以到海港城的ÉPURE,这里以米芝莲一星的现代法餐呈现“可食用的艺术”,鸭肝慕斯配无花果的摆盘如画廊中的雕塑。
鸭脷洲
鸭脷洲街市一楼大排档总是座无虚席。
对于本地海鲜爱好者来说,鸭脷洲街市是接近市中心的好去处。地下十多个摊位摆满当日鲜货,一楼大排档总是座无虚席。站在海鲜摊前,看著活蹦乱跳的濑尿虾在池子里游动,摊主用带著乡音的粤语热情推荐,“今日的鲍鱼好靓,椒盐做法最正!"椒盐鲍鱼、避风塘濑尿虾、葱姜炒蟹等经典做法让人目不暇接,每家店还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干炒牛河、炸鱼皮、西多士,让人回味无穷。
在香港,艺术和美食可以是相通的。画廊里的抽象艺术可能会让人“困惑”,但街边一碗热腾腾的云吞面,永远能给你最直接的感动。来香港逛完艺术展会,不妨钻进那些不起眼的小店——在那里,艺术卸下了“高冷”的面具,变得温暖而亲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