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3月2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从4月3日起,美国对所有进口汽车和进口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4月3日亦是美国“对等关税”开征日,果真如是,意味著特朗普将在全球范围内同步开打两场既平行又相交的关税战。
两场关税战近乎于无差别“关税杀戮”,尤其是汽车关税战,受害方中的大多数还都是美国盟友乃至最亲密盟友。汽车关税战的弹药才上膛未及扣动扳机,多数美国盟友已习惯性地疼到“满地找牙”。
不少中国财经自媒体以为,汽车关税战是美西方内部分食不均遭致兄弟阋墙,中国正好坐山观虎斗。得出如此可叹看法的理由,居然是三个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汽车11.6万辆,占中国汽车海外市场的1.8%,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0.4%。殊不知,中国汽车输美数量确可忽略不计,但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战是整车和零部件的全覆盖,中国建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全球汽车零部件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所以,中国非但当不成看客,还必须从容应战,尽可能把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关联损害降到最小。
一,先算一算美国进口汽车的若干大账
2024年美国进口汽车创下历史新高,全年进口达800万辆。同年度美国新车销量1600万辆,进口车销量正好占了一半。按进口国别排序:从墨西哥进口300万辆,从韩国进口150万辆,从日本进口138万辆,从加拿大进口107万辆,从欧盟进口78万辆(从德国进口的44万辆)……还是2024年,美国进口汽车及零部件的总费用为4743亿美元,其中支付给墨西哥的最多,达753亿美元。
进口汽车账本还得再作细分:譬如同样是输美汽车,很可能整车在德国本土生产,却使用有美国生产的零部件;再譬如墨西哥组装的输美汽车,其组装很可能是福特或通用设在墨西哥的独资或合资厂家……
百年汽车,生产组织之复杂、产业链之丰满、各种资本渗透之深入、汽车贸易之多、汽车金融之隐秘、关税计算之繁杂、偷逃关税之诡异,寻常人就算脑洞大开也无法想象。在原有已固化的汽车关税征缴体制之外再开征25%,绝对不是签署一道行政令那般简单。且不说老美还没有专门开打汽车关税战精算需要的AI大模型,即便有,还得有相应的海量原始数据积累作为计算基础,凭美国现有工作效率,没个一年半载就别指望能轻松搞定,就如目前仍处于“流产”状态的“小包裹关税战”,使蛮力硬上,那就是个笑话!
二,美国国内的“关税舆论”冰火两重天
全美汽车蓝领群体胸中重燃一团火。全美联合汽车工会赞许特朗普“朝正确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美国汽车贸易政策理事会却言不由衷,称“但愿汽车关税能提振美国汽车生产,希望汽车关税能尽量减少对美国消费者造成伤害”。福特、通用等美国汽车生产的“三大百年老号”则忧心忡忡,担心汽车关税适得其反。勉强维持现状的福特、通用是过来人,浸淫其中百年,它们是美国汽车工业百年沧桑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特朗普多次夸下海口,声称汽车关税能在两年内为全美汽车工业新增6000亿美元的收入。可实际情形很可能是,美国本土汽车产能利用率已降至不足一半,强行加征汽车关税后,进口汽车数量大幅减少,本土汽车生产成本大幅提升,汽车价格紧随提高,销售量必同步萎缩,车企回款更加困难,现金流进一步枯竭又人为拉高融资成本,致使车企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如此环环相扣,美国本土汽车新品开发周期更加漫长,消费者可选择性更少,汽车生产就业岗位也跟著流失,几个循环下来,美国汽车工业会变得更加无药可救。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预测:特朗普的乐观建立于绝对权力所必然滋生的狂妄式自负;美国本土车企的忧心,建立于对市场经济内生规律和运作逻辑的常识性认知。
三,明面上墨西哥受冲击最大,暗地里被豁免或部分豁免的机会也最大
墨西哥是汽车输美的“世界一哥”,但与加拿大相似,它自身的汽车工业并不成气候。支撑它“世界一哥”地位的是成分复杂的各路汽车资本。美、欧、德、日、韩等国的汽车资本都在墨西哥建有整车组装厂或零部件集成厂,单就美国通用汽车一家,在墨境内就建有三家整车组装厂。美国本土车企相中墨西哥,是看中那儿的雇工综合成本比美国便宜一大截。其它外国相中墨西哥,是因为墨西哥身处北美自贸区,拿墨西哥做跳板,把汽车买到美国几乎享受零关税。以日韩为例,到墨西哥生产组装,雇工成本更低,且没有出口配额束缚。长此以往,还可“温水煮青蛙”----顺便把福特、通用等竞争对手“往死里逼”。
墨西哥本土车企组装的输美汽车所用零部件约四成来自中国,特朗普首先拿墨西哥下刀,算盘打得蛮精:一来,逼迫墨西哥在扛不住时将关税成本转嫁给中国;二来,逼迫福特、通用等美国本土车企把生产组装线搬回美国去,为恢复美国汽车工业输血。只要以上两大目标有所实现,扣在墨西哥头上的高关税就会有所豁免……
特朗普 央视新闻资料图片
四,美国对韩日不会下手太重,韩日对此心知肚明
韩国输美汽车每年150万辆,日本138万辆,大于加拿大的107万辆。按常理,量越大,遭美国处罚也越重。然而,美国对加拿大必出重手,对韩日则会采取一定的“关税豁免”,原因在于,对美国的依赖不同。
何以如此?不妨拿欧洲与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博弈态势切题:欧洲政治与安全持续动荡,根本原因是北约无休止东扩。这也是俄乌战争的根本起因。老欧洲四国的旧贵族后裔们把俄罗斯树为了欧洲的假想敌,可是俄罗斯的国力摆在那儿,未来几十年间,只要欧洲不再步步紧逼,它压根就没有国力西进。就此现实,普通欧洲人看不清,欧洲精英们装糊涂,特朗普团队可门儿清。因此,特朗普才会动用包括关税武器在内的各种手段,全方位打压欧洲而无所顾忌。
反之,韩日在东北亚必须履行对美国的两大承诺:第一,替美国分担盯紧朝鲜的部分责任;第二,不能与中国走得太近,更不允许开展大尺度的中日韩合作。韩日美关系由美国主导不假,但美国也得支付相应成本,给韩日糖吃。千年狐狸皆成精,韩日美均心照不宣。一方面,韩日对汽车关税的不满与反对之声在主要受害国中最为微弱,另一方面,中日韩政经互动重新热络,不但恢复了中日韩三国外长定期会晤,而且还重启了三国贸易部长定期会晤,并决定重启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2012年,中日韩FTA谈判已近乎完成,却被美国暗中操控“钓鱼岛事件”而搅黄)。毋庸讳言,中日韩重启合作是三国尤其是韩日对特朗普的一个警告,其话外音是:你若下手过狠,休怪我们与中国越走越近……
可见,对韩日汽车开征高关税,旨在迫使韩日到美国投资建新车厂,或者逼迫韩日在美车厂追加投资,为“美国再次伟大”添砖加瓦,成为美国制造的一部分。事实上,汽车关税战虽还未正式开打,韩国现代集团已在上周提前向老美递上了“投降书”……
五,加欧联手反制,雷声大雨点小
整个欧盟27国,年输美汽车才78万辆,其中老牌汽车强国德国也才44万辆。特朗普25%的关税重压之下 ,欧洲车企会整体喊疼,但不至于让欧洲汽车产业彻底丧失元气。加欧声称要联手反制美国汽车关税,对“欧盟大娘”(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而言,眼瞅著欧盟利益受损,作为欧洲大管家不可以完全听之任之,必须第一时间站出来喊上几嗓子以显“政治正确”,但真要对美采取强硬反制措施,且不论有没有好使之工具,仅考虑欧盟成员国对美贸易结构和贸易体量各不相同,利益诉求各有侧重,就得先算计得失取舍,怎可能盲目听命于“欧盟大娘”之号令?反之,加拿大新总理倒的确期盼与欧盟联手反制,至少能得到欧盟声援以壮行色。
然而,加拿大对美外贸结构导致其缺乏反制的操作空间。加拿大经济外向度超过60%,其中的八成是对美贸易。美加年贸易量超过1万亿美元,加拿大年顺差千亿美元出头,双方贸易关系尚属健康。问题在于,加拿大输美产品以油气、矿产、木材、纸浆、建材、煤炭、钢铁、电力等基础性原材料为主,反制战一经开打,美国再加税,加拿大大宗出口受阻经济必遭重创,而美国却很容易在全球找到进口替代国。何况,美国进口的大部分基础原材料,多数拉美国家也能提供。所以,才有特朗普强力警告加欧若反制,必以更高关税予以回应。其实,压缩加拿大输美汽车数量不是特朗普的第一目标,用高关税压垮加拿大经济,让星条旗添一颗“加拿大星”才是老美的第一目标之所在。
六,中国汽车的绿色革命能够抵消汽车关税战带来的大部分冲击
中国汽车已阶段性放弃美国市场,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在坚守美国市场,短期内,零部件关税提高后,对中国部分传统零部件厂家会带来一定损失,但中长期看,譬如两年后再看,会有更多的传统零部件厂家升级为绿色零部件厂家。中国电动和混动汽车年销量已超燃油车年销量。中国新能源汽车先进程度世界第一,那是因为绿色零部件先进程度世界第一。再加上中国新能源车不进入美国市场,美国与中国的汽车代差势必继续扩大,等到美国也想规模化生产先进新能源汽车时,不但不敢再对中国开打关税战,反而得接受中国绿色汽车零部件的高溢价……
七,结尾
时至今日,多数国家在作出反制表态之后,并没有抑或还来不及公布实质性反制措施,人们可以理解为制订反制措施需要时间,此处不再展开。中国第一时间已作出反制表态,但嗓音并不高。这不是中国也胆怯,而是中国反制底气最足。14亿人口大市场,制造业从总量、门类再到升级程度均系世界第一,抗冲击力超强,适应环境变化很快,支渠漏水干渠补。向前看,特朗普开打汽车关税战,正好刺激中国传统汽车产业加速向绿色汽车产业转型。
放眼世界风云际会,广义“全球南方”正与美西方下一盘重塑和改变世界格局之大棋,双方领衔的旗手分别是中国和美国,置于时间长河,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战只是其中小小一回合,很难计较一时之胜负得失。
(本文作者为资深财经、国际政治评论员鲁宁,本网获独家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