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31日电 香港报章10月31日就相关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文汇报》发表评论:妥善安置善用科技加快老旧屋邨重建
房屋署提出彩虹邨重建初步方案,11幢楼宇将分三阶段重建,预料2048年完成,重建後估计可增加约1800个单位。今次重建安排细致务实,可以为今後其他旧屋邨重建累积经验。与此同时,政府应善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旧屋邨重建速度,既改善公屋居民的居住环境,又能起到社区更新和完善配套的效果。彩虹邨有许多经营多年的店舖和独特的社区文化。房屋署在重建时要尽量保留、活化这些特色元素,让原有商户优先租回新屋邨的店舖。同时,政府还应认真谘询居民意见,了解区内配套设施的不足,在重建时作出增设提升,令社区建设更完善,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本届政府决心改善基层市民居住环境,重建旧屋邨是重要一环。政府应制定全港屋邨重建、更新的短中长期规划,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加快建屋进度、降低成本,以利加快全港旧屋邨的重建。
《大公报》发表评论:发挥香港独特优势 开拓更多新市场
本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由行政长官李家超带头,管治团队多次出访中东和东南亚国家,双方互动频密。特别是中东,乃是香港重点拓展的对象,也是疫後特区官员首次到访的地方。香港重点拓展中东和东盟市场,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变局之下,香港推动由治及兴、助力国家建立更开放经济的战略抉择。国际地缘政治日益复杂化,正在重塑国际政经格局,金融资产重置潮方兴未艾。另一方面,“东升西降”的历史大趋势不变,全球南方国家的实力和话语权持续增强,亚洲的发展更是一枝独秀,世界各地都希望加强与亚洲的合作。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是联系亚洲的枢纽,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性持续上升。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完善退休保障 实现老有所养
最近,香港有两则关於老人的信息。其一是,特区政府发行第八批银色债券,无论认购的宗数还是认购的金额,皆创新纪录。另一是,不久前特区政府房屋署公布,香港公屋的全长者户数目持续上升,由2018/19年度16.1万个,升至2022/23年度19万个,4年来增加18%。从象牙塔走下来,深入香港社会就容易看清楚,至今香港的“老有所养”依然未得到落实。
劳动人口相对於总人口长期趋於减少,企业承担退休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退休保障或养老保障制度必须由政府建立和承担主要责任。香港应当借鉴内地,建立居民或劳动者个人与企业、政府共同出资的退休或养老基金,来提供终生的退休保障或养老保障。若香港建立了类似内地的有关安排,就能方便香港老人选择到内地任何省市自治区度晚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