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28日电 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一事持续受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28日在回应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时回应称,“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香港各界人士纷纷在社交平台发表看法。根据最新消息,据说长和与贝莱德的巴拿马港口交易协议,下周不会签约。
香港立法会议员陈家珮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在当前国际局势中,商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增加。然而,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底线,时刻保持对国家利益的敏感度。商业决策不仅涉及企业自身利润,还关乎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当面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时,企业必须坚定立场,拒绝屈从于不合理的施压。而罔顾国家利益来谋取商业利益的行为,最终只会导致多方面的损害。
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周浩鼎在社交平台发文指,在美国政客率先发动的地缘政治斗争下,是次交易中倘若遍布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同时落在某美企手中,并可能借此控制港口后,排除日后中国船只或中国企业参与或进入当地港口航运,即是透过垄断方式,企图阻止或排除中国企业参与竞争,这可是典型境外事故,倒过来伤害境内企业正常参与市场竞争。倘若沿此思路判断,国家今次透过相关反垄断法规,对此项交易进行审查亦合情合理。
从事国际贸易46年的香港化粧品同业协会监事长、香港商业专业评审中心秘书长何绍忠认为,长和系抛售全球港口资产策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是资本逻辑与国家战略的深层碰撞。表面观之,企业基于海运市场周期性调整进行资产重组确属正常商业行为。但若将视野拓展至百年变局的战略维度,当跨国资本在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节点选择“金蝉脱壳”,其不良影响或将形成多米诺骨牌。特别是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剧变之际,重要港口的控股权转移绝非单纯的商业交易——这些战略资产如同国家经济命脉的“海上闸门”,其所有权更迭可能影响国际航运话语权格局,甚至牵动区域产业链安全。
他说,跨国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应体现在商业智慧与战略定力的平衡艺术上。当资本流动可能触碰国家战略安全底线时,真正的商业远见不应止于财务报表的短期得失,更需考量民族产业生态的长期建构。毕竟,没有强大母国作为后盾的跨国资本,终究是汪洋中的无根浮萍。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建明表示,支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对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的交易协议,依法进行审查的决定。他说:“某些大国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甚至指令该国企业以垄断手段购买他国产业,影响市场公平竞争,也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伤害。”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工商总会会长陈文洲,巴拿马港口在世界格局中具有战略地位,和我国国家利益紧密相关。在大是大非面前,长和应该自觉配合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的相关调查。社会公共利益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企业发展再大也不能忘记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作为香港工商界人士,在商海搏杀之上,更应胸怀家国大局,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