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公营医疗收费改革方案,涵盖所有收费项目,同时优化费用减免机制及增设全年收费上限,明年开始实施。多份报章26日就此热点发表社评。
《大公报》发表社评:收费改革确保公营医疗可持续发展
收费改革旨在让有限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运用,这是因应人口老化挑战的必要之举,是确保公营医疗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体现了政府迎难而上改革破局的勇气担当,相信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让有限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运用,保障最多数公众的利益。收费改革体现了现届特区政府的良苦用心,更反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决心。香港公营医疗的问题存在多年,但由于改革涉及利益重新分配,阻力不少,以至于一拖再拖,现在已有姗姗来迟之感。但迟到好过不到,对市民大众来说,对政府改革的最大支持就是改变看病的习惯。
《文汇报》发表社评:发改革收费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此次改革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再分配。今次改革后,特区政府对公营医疗维持较高的资助率,目标五年内仍然会在90%以上,这在全世界也相当罕见。上调收费增加的收入,医衞局估计约有30亿元,亦会全数继续投放在公营医疗服务,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次,改革既照顾到弱势社群,也兼顾资源运用的公平。第三,改革有助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提振医护士气。急症室的功能是救急扶危,但由于急症室收费过低,令不少非紧急病人滥用急症室服务,浪费医护人员的劳动,难免影响士气。透过上调收费,减少滥用急症室的现象,医护团队集中力量投入最紧急的救急扶危,病人得到更好治疗和照顾,这也是对医护工作的尊重。
《香港商报》时评:医疗收费改革须反复检讨
不必讳言,香港公营医疗存在严重资源错配,病灶久积,若非动大手术,恐怕难以根治。价格调整有助理顺供求,确保资源的更好利用,但单靠一招并不足够,要整体改革香港医疗必须多管齐下;况且香港医疗久未改革,各界或难适应新变化,故相关宣传公关亦要做好,尤其避免衍生有病不求医问题。急症室为何出现滥用或误用?过往收费过低或是一个因素,不过也可能源于坊间夜诊服务不多,甚而日间门诊也往往很快满筹,其他途径求之无门才不得不求诸急症。要对症下药,归根究底尚须循供应入手,局方已透露快将公布家庭医学门诊改革详情,有关进程诚宜快马加鞭,另外慢病共治计划的落实普及亦然,应尽早形成基层医疗家庭医生新生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