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25日电 备受关注的香港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改革方案,将于今日(25日)正式公布。香港特区政府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等将于今天的记者会上公布详情。
据香港文汇报25日报道,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林正财昨日(24日)透露,为了照顾长期及重病人士,香港医务衞生局会推出封顶机制,若病人每年在公立医院的花费超过厘定数额可申请启动封顶,以减轻其负担。有消息指出,新收费最快2026年1月起分三阶段实施,包括增设住院门诊收费上限,封顶很大机会定于每人每年1万元,并按年计算;急症室收费则由现时不论危急程度划一180元上调至不多于400元,但危殆及危急病人可获豁免收费。
图为香港广华医院急症室。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为避免加价对经常使用服务的病人,包括长期病患者等构成叠加压力,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林正财昨日(24日)出席一个场合时透露,会设有收费封顶机制以照顾长期及重病人士。他说:“不少中产人士担心得重病例如癌症后,要接受化疗、服药及接受检查,医疗费用将会是天文数字,特别药械在医管局都要自费的话,负担会更加大。”
林正财指出,封顶机制不只是中庸之道,亦是更精准帮助有需要人士。
林正财强调,收费改革是要将各项收费拆得精准,“公营医疗收费分类不是很仔细,很多是一划过,因此病人有时思考没有太周详。”他同时指出,现有机制并无利用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用收费去改变市民就医习惯,亦是导致公私营医疗失衡的部分原因。
目标5年内分阶段落实
有消息指封顶机制会厘定一个数额,病人如果每年在香港公立医院支付的费用总数超出这个数额,就可申请封顶。但病人要提出申请,香港医管局会逐一评估个案,确保申请人无滥用服务。
有消息指出每名病人每年最多只需付约10,000元诊金连药费。消息亦指收费改革涵盖香港公立医院所有服务,由急症、住院、专科、普通门诊以至日间医疗程序等,方向是非危重服务都会加价。
目前,专科门诊的病理检验服务及非紧急放射造影都无须另外收费,但成本最多可以高达逾2万元及6,000元,未来将成为收费项目,水平待公布,惟急症及住院病人仍然免费。
消息并指,所有收费改革目标在5年内分阶段落实,其间两年一检,落实后会维持公营医疗整体资助率于90%。医管局亦会检讨扩大医疗费用减免机制,令更多人受惠,并加强危重疾病药械支援。
香港医管局管治及架构改革委员会成员林奋强指出,香港特区政府对公立医院求诊者的补贴比例亦高达逾97%,形容市民“身在福中要知福”,并指如再不改革,难以持续应付人口老化等需要。
林奋强说:“我相信市民不会因为多付1万元就不去求医,但改革后却可以保障到市民如果突然患癌便可受惠,安全网扩大了。”
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龙振邦认同有需要调整收费,否则服务难以维持。他强调,医护人员是基于病人症状、客观数据及维生指数等界定缓急类别,希望医管局发出相关指引,政府亦应多解说改革需要,避免出现争拗而令前线医护成为磨心。
图为香港明爱医院急症科。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封顶制照顾长期患者
香港医管局港岛东医院联网前总监陆志聪昨日(24日)在受访时表示,一些长者需要长期住院,现时可负担的收费,加价后可能未必能负担,设封顶机制可令该类病人日后要支付的医疗费用不会提升得太夸张,“一般住院、门诊服务收费除非大幅加价,否则市民都能负担。”
陆志聪续说,即使是中产病人,若不幸患上癌症或罕见病,动辄要花费二三百万元治病,“不希望他们因为治病要到卖楼、破产的地步。”
不过陆志聪同时指出,难以直接比较香港公立医院及私家医院的成本,“例如电脑扫描及磁力共振服务,每名病人使用的时长不同,难以简单量化每次的使用成本,且公立医院亦会用这些仪器为刚入职的医生做培训,私家医院则较少,但却多了租金等成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