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3月23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香港国际影视展于近日落幕。而微短剧的热潮,似乎也终于在香港得以蔓延——浏览影视节的议程,AI(人工智能)在影视行业的应用,及围绕短剧内容出海、版权相关的讨论占据半壁江山。香港影视界,正追新变革?
“微短剧有极为强大的增长力,现阶段约3至5年的时间,你很难在文娱行业再找到一个能有10倍增长的领域。”中国微短剧内容投资与发行公司易漾光橙创始人杨柳接受中通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微短剧在国内的整体收益已超过电影票房,达至500多亿人民币。
杨柳。(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摄)
此外,仅去年上半年,海外短剧平台总收入便突破23亿美元;出海的短剧APP数量也由初期的几十款,在耗时一年左右后迅速扩张至200多款。内地和海外的市场,已经证明了微短剧的成功。
不同于长篇幅的影视剧集,微短剧题材带有强烈的“草莽气”,以更具冲突性、节奏更快的“狗血”“逆袭”等剧情,牢牢吸引观众的眼球。随著网络环境的发展,“微叙事”得以风靡。每集时长在1至5分钟左右的微短剧,正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切合现时多数网民的生活节奏。
“大家的耐心都变少了。”杨柳直言,现时媒体形式发生变迁,人们很难安安静静在工作之余,用仅有的两天休息日,从头到尾、不快进地完整看完一部电视剧;部分老片,亦很难让如今的市场买单。短剧正切合了传统影视剧较难做到的市场。
谈及香港在微短剧领域的反应,杨柳认为还是“有些慢了”:“东南亚如新加坡等微短剧市场,要较香港更为热闹,相关话题的精准度也更高。”
在她看来,香港若想发展相关行业,首先要具备一个微短剧平台来整合资源,增加内容生产。同时,微短剧需要新鲜血液,香港传统影视行业等的成熟人才很难愿意变换赛道、重新开始,因而本地人才仍十分短缺。
不过,香港国际影视展同样提供了各地交流的平台。杨柳提及,在影视展上,同她洽谈有关微短剧合作的海外客户亦有新面孔,除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市场,还有蒙古客户正在布局。
微短剧发展势头迅猛,传统影视市场会被取而代之吗?
“短剧毕竟没有太多艺术性,较为草根。你想吃米其林,自然还是会需要米其林;你想吃蜜雪冰城,自然还是会有蜜雪冰城,不至于说‘蜜雪冰城就要干掉米其林’。”杨柳以吃美食进行类比,精心制作的各类电影及电视精品,便是米其林,短剧有著不一样的赛道。
“但有时人们就是不想吃什么精致的大餐,反而会选择一根辣条。” 杨柳说。微短剧,或许正扮演著这种独特角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