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21日(编辑 丘志彬)从白雪公主到小矮人的选角,从电影剧情到主演发言……争议的声音持续不断的迪士尼真人版电影《白雪公主》,今天(3月21日)起在北美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
迪斯尼真人版电影《白雪公主》宣传海报
通常来说,大制作电影的首映礼会安排电影明星在红毯上接受媒体采访。然而据《德国之声》18日报道,《白雪公主》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全球首映礼和西班牙举行的欧洲首映礼,都不允许记者采访。
另外,在上映前10天,迪士尼官方还突然宣布取消原计划在英国举行的《白雪公主》首映礼。
《德国之声》报道称,人们普遍认为,这与《白雪公主》引发的种族主义言论风暴,以及政治争论有关。
据了解,《白雪公主》的选角最受争议。在过去,大家认为白雪公主是“皮肤白如雪”,但这次迪士尼却选择了哥伦比亚裔演员瑞秋·齐格勒(Rachel Zegler)来担任主角,于是公主的肤色成为了种族主义争论的导火索。
其实,这种颠覆传统的选角,在好莱坞以及西方艺术界已行之有年,旨在打破种族歧视。然而,英国《路透社》20日报道称,《白雪公主》与迪士尼 2023 年翻拍的《小美人鱼》一样,因启用有色人种担任主角而遭到强烈反对,一些网络评论家嘲笑“白雪公主(Snow White)”是“Snow Woke(注:即“白雪公主”与“觉醒主义(Woke)”的结合,讽刺迪士尼对经典IP的改编过度强调“政治正确”,而偏离了原著设定或传统审美)”。
美国女星瑞秋·齐格勒饰演的白雪公主(《白雪公主》电影剧照)
七个小矮人也成为争议焦点。迪士尼因为宣布电影中的七个小矮人将由CGI特效创造,而遭受广泛的批评。据《德国之声》报道,侏儒症的演员指责迪士尼因为“过于努力”地追求“政治正确”,反而损害了侏儒症的演员的职业生涯和机会,“在某种意义上是绝对荒谬和歧视的”。
英国《卫报》影评人彼得·布拉德肖(Peter Bradshaw)也表示,这部电影“糟糕透顶”,批评迪士尼的这些做法是“伪进步”,在包容性方面做著的错误努力。
此外,《白雪公主》中的主角们的立场和言行也为电影带来巨大争议。饰演电影中邪恶皇后的演员盖尔·加朵(Gal Gadot)公开表达对祖国以色列的支持,而齐格勒则在社交平台表达“亲巴勒斯坦”的立场,于是两位主演在“巴以冲突”立场对立,还引发两边支持者都呼吁对电影的抵制。另外,2024年美国大选时,齐格勒在社交平台上写道:“愿特朗普的支持者、特朗普的选民以及特朗普本人永远不得安宁”,尽管齐格勒事后为此道歉,但已经激怒了特朗普支持者。
《白雪公主》电影本身也被媒体和影评家们诟病。美联社20日报道认为“这部翻拍片必然质量较低、毫无生气”,因为要用当代思想文化来改编19世纪的德国民间故事,注定是一场“精心的策划”又“肤浅的努力”。美国《纽约时报》影评人凯文·马赫也发表了严厉的评论,称《白雪公主》是“文化亵渎的新低点”,批评这部电影过于政治化,认为它优先传递信息而不是讲故事。
截止3月21日,美国知名影评网站“烂番茄”收集有147篇影评,新鲜度为不及格的46%。不少评论指出影片在故事改编精彩度上的不足,观影过程令人昏昏欲睡。
“烂番茄”网站截图
业内媒体预测《白雪公主》的北美开画票房会落在5000万美元上下,全球开画票房约在1亿美元,而它的制作成本高达近2.7亿美元,加上宣发费用,回本压力不小。《路透社》亦指出,《白雪公主》的一系列争议,可能对其票房表现造成威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