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21日电 香港特区作为国际化城市,其医疗体系以高质量、高效率和高额政府补贴著称,但随著人口老化,香港医疗改革势在必行。据香港文汇报21日报道,香港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20日表示,即将推出的香港医疗深化改革,其相关的拨款开支不会缩减,但会重新合理化分配,目标5年内完成收费调整,构筑更大、更厚、更密的安全网,“我们承诺,医疗收费调整后额外的收入或节省的开支,将全数用于提升安全网,集中针对贫、急、重、危四类人士。”包括降低经济困难人士的医疗费用豁免门槛;有经济能力的中产,如属急、重、危类,也会强化保障。
据了解,香港特区政府目前对公立医疗系统的资助率约97%,市民仅需承担2.2%,随著人口老化持续,政府医疗开支愈加沉重,卢宠茂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优质医疗服务需要进一步改革优化,将错配资源重新调整,善用经济及人手资源,令医疗系统可持续发展,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4年1月17日,香港特区政府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出席立法会会议。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降低弱势群体费用豁免门槛
卢宠茂强调,香港公立医院收费改革会坚持:第一,不会削减政府在医疗的投放,但会重新分配资源;第二,集中考虑在容易出现浪费的项目,提升共付比例,引导市民善用医疗资源;最终为全香港750万市民建立更大、更厚、更密的安全网。收费改革将分5年推行,根据实施效果和市民反馈逐步调整,确保改革能够平稳过渡,并最终实现共付比例合理化。
医疗收费调整后额外的收入或节省的开支,将全数用于提升安全网,主要针对贫、急、重、危四类人士:贫是指降低经济困难人士医疗费用豁免门槛;急是指急症室危殆和危急患者考虑费用豁免;重则是针对如中风等严重长期病患;危,对于癌症等慢病,考虑将更多创新药物加入资助药物安全网。
卢宠茂指出,除了经济困难群体外,不少中产或因病致贫,这正是本次医疗收费改革的关注重点之一。
目前急症室服务成本高昂,每位病人平均成本2,400元,但部分市民或“贪方便”将急症室当作普通门诊使用,导致急症室负荷过重,医护人员压力倍增。卢宠茂表示,急症室收费调整的目的是引导市民珍惜急症室资源,以服务真正的危急病人。
他强调,现行综援人士、高龄长者生活津贴人士等弱势群体的减免机制将继续有效,及进一步降低减免门槛,并特别针对危殆、危急病人考虑费用豁免。
他指出,急症室收费调整不会成为市民经济负担,不会占市民医疗开支里或者总体开支中重要的部分。政府将加强公众教育,改变市民就医习惯,减少滥用急症室,并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作为轻症的首选。
拟立法规管私院收费透明度
目前公营医院医生人手仅占全港不足50%,却提供全港近九成的医疗服务,而私家医院则因费用高昂和收费不透明,令市民望而却步。为促进公私营医疗的协同发展,政府计划通过立法规管私营医疗收费透明度,改善目前公私营医疗“两极化”的情况,实现更平衡的医疗资源分配。
最终,此次医疗改革将实现三方面的效益。首先,市民将受益于更强大的医疗安全网;其次,医护人员的压力将减轻,减少人手流失;最后,整体医疗系统将通过资源重整和引导市民善用基层医疗得以优化,进一步提升医疗体系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