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14日电 题:AI已“悄悄”融入香港市民生活
香港新闻网记者 梁嘉轩
人工智能技术听起来“高大上”,看似遥不可及,但早在20年代初,香港的AI已逐渐走进市民的方方面面,更成为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一环。
中电Grid-V画面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
香港在2024年福布斯顾问发布的“最具风险与最安全的旅游城市排行榜”中,位列全球第13名的安全城市,其中“基建安全”在60个城市中排名第一,“医疗安全”及“犯罪风险”也取得佳绩。在打击犯罪上,香港警方已采用多项AI技术,帮助执法人员和潜在受害者识别风险。
香港警方狩网运动图片(图源:香港警方)
电讯诈骗是香港的其中一大威胁,不法分子会在暗网上交易个人乃至企业信息,从而在电话骗案中能说出受害者的真实资讯,因此香港警方2024年起以“AI密探”协助企业扫描暗网风险,漏洞检测的效率大幅提升。个人方面,有运营商与来电过滤服务商合作,同样可提供暗网风险扫描服务。虽然已被泄露的信息难以清除,但有助提高市民自身的警惕。
据了解,暗网难以通过一般浏览方式登录,因此也成为不少犯罪行为的温床,而AI资讯安全工具的使用有助中小企和普罗大众及早洞察风险,并采取改密码等预防措施。
香港医院内部情况(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除了治安,让香港成为最安全城市之一的,还有医疗安全。然而,香港医疗人手较为紧张,为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香港医管局于3月起在部分医院试用生成式AI草拟医疗报告。除了完成得“更快”,AI的加入更是要完成得“更好”。医管局去年试行AI患者风险预警系统,可更有效地分析维生指数、化验结果等临床数据,从而更有效地预测风险,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
香港消防处攀山拯救车及中国移动应急通讯车(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除了被送进医院后可以被AI所赋能的医疗应用场景保障,送院前的紧急救援同样获AI赋能。早于2023年,一名17岁男生失踪多日,香港消防处的救援人员通过无人机采集搜救范围的过万张图片,并交由AI分析,最终寻回该名学生。目前,消防处也与中国移动香港合作,通过北斗卫星、物联网、AI等多项技术,提升救援效率,更大程度地保障市民安全。
港铁月台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除了生死攸关的应用场景,市民的日常出行也会被AI赋能,港铁13日宣布推出升级版的手机应用,可通过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结合全新的界面,提供更个性化的资讯。如用户经常搜索从公司回家的路线,新版应用会在首页直接显示临近车站的候车时间及最佳换乘方案,比起“你能找到资讯”,新版应用更是“主动讨你喜欢”。
九巴车站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而除了“讨你喜欢”的港铁应用外,九巴APP更是“保你全家”,九巴应用内的AI客服助手bot1933除了提供路线指引外,更可以报告走失长者,家属可透过客务热线或bot1933联络九巴,提供走失长者的八达通号码,当长者以该八达通拍卡登车后,车上驾驶提示器会闪动及发出警号,提示车长和后勤职员,协助寻回脑退化症的长者。
中电Grid-V系统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
在感知不到的场景,香港中华电力去年起采用人工智能监察系统Grid-V,系统可通过的设在供电设备上的摄像头或热成像探头等采集数据,并以AI分析风险类型,以协助排查供电安全隐患,其中,若架空电缆线路有被山火影响的风险,中电人员将可转用未被影响到的线路,从而避免市民受电压骤降甚至停电等风险。
纵然香港的AI技术水平或许还无法与一些技术领先的地区相比,但香港特区政府及企业的积极“尝鲜”、主动融入市民的方方面面,让AI已成香港城市运作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在近期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明确了香港将进一步推动AI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明确发展“人工智能+”的大趋势下,AI可为香港市民的未来生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