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12日电 随著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中美博弈加剧正在对全球商业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近期传出有个别涉港跨国企业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选择战略性撤退,引发了外界对香港如何确保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深度思索。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声称中国控制著巴拿马运河,明言美国要夺回巴拿马控制权后,长江和记实业宣布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包括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
尽管长和强调本次交易是出于商业考量,但外界普遍猜测,这一战略性撤退本意是规避地缘政治的风险,是香港航运企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实选择。而特朗普将两个巴拿马港口“易主”形容为美国的“征服”和“胜利”,也侧面凸显了具有中国元素的跨国企业,其全球运营正在被地缘政治左右。
香港中通社图片
中美博弈正将跨国企业推向“非黑即白”的选择困境,其另一写照是,据传有船运公司近日有意撤出香港,以避免中美角力。
路透社近日引述六名航运公司高层指出,受到中美关系紧张影响,有航运公司正准备撤出香港,并注销在香港注册的船只,其他船公司亦正制订应变计划,以免在中美角力中受到美国制裁。
当大国博弈持续震荡,全球资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避险潮汐”,香港航运中心地位正成为中美新一轮博弈的“风暴眼”。国际船运企业面对不确定性时,也不得不做出转变。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和物流枢纽之一,香港素来以高效、开放和多元的运营环境,以及完善的法律和金融体系,赢得了国际航运业的青睐。作为世界最重要的货运港口,香港的航运网络交织成覆盖五大洲的蓝色动脉。
截至2023年底,香港是世界第四大船舶注册地。而与航运相关的公司,从2022年的900家增加到2024年的1100家,提供包括船舶管理、船务经纪、船务融资、海事保险及海事法律等全面的专业服务。
不过,地缘政治的风险加剧,越来越多航运企业开始“去风险化” 。一方面,美国的强硬立场可能迫使国际企业重新考虑全球布局,避免在中美角力中成为牺牲品。另一方面,国际航运公司出于对地缘政治风险的考量,可能选择减少对香港的依赖,寻找更为稳定的运营环境。
与此同时,外部压力持续加剧,重返白宫的特朗普誓言重振美国航运业,并剑指中国。路透社获得一份美国政府2月27日的行政命令草案,草案指出美国计划对所有包含中国建造或中国籍船舶的船队征收美国港口停靠费,并将敦促盟友也采取类似措施,否则将遭到报复。另一份白宫文件也显示,美国计划对中国制造船只运抵的进口货物征税,以重振美国国内造船业,以降低中国对全球海运业的控制。
美国有意对中国海运业采取新一轮遏制策略,暴露出美国严重的产业衰落焦虑,但不可否认的是,若是措施最终落地,未来中国企业布局航运市场的阻力将不可避免地增大。除了运输成本倍增削弱出口竞争力外,中美或陷入海运霸权争夺战,乃至航运版图将重塑,香港可能被迫加快转型。
对于美国下一步,外界分析,不排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未来或将持续加码对华航运业301调查动作,以此迫使美国港口与海事供应链加速对华“脱钩”,香港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有意打压的大背景下,香港航运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有分析认为香港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以巩固提升其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首先,香港可以借助其强大的金融优势,推动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港口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市场吸引力。香港也应积极发展绿色航运,响应全球环保趋势,吸引对可持续发展有高要求的航运企业。这不仅能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绿色投资。
海运服务是香港航运业务的高增值部分,香港航运业在专业服务上具备独特优势,香港应致力将海运服务业打造成为享誉国际的“金漆招牌”,构建健全的航运服务生态圈。除了考虑为船舶租赁商引入新的税务扣除安排、为大宗商品贸易商提供税务优惠外,也应协同香港保险业界创新海运保险产品,做强海事保险业务。
此外,香港还可以通过加强与亚洲其他重要航运中心的区域合作,分散风险,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例如,与新加坡、上海等地深化港口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香港还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国际联系,推动构建多元化的贸易路线,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以增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韧性。
然而,应对这一挑战并非易事,香港需要在政策制定、市场开放、技术创新和区域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面对美国无理打压,国际社会也应共同维护开放、公平、透明的全球贸易环境。
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中寻找新动力。只有这样,香港才能在地缘政治风险和美国遏制下,保持其在国际航运领域的领先地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