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融合发展有温度 聚焦两会的“两岸时间”
香港中通社记者 施鑫岳 陈卓仪
“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两岸同胞福祉”“融入新发展格局”……这些两岸热词在2025年中国两会上频频出现,勾勒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图景。
3月9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香港中通社图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经济规模稳步扩大。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为今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放眼全球,中国大陆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大陆维持高速发展,也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两岸经济优势互补,结构性合作需求仍然强劲,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的态势仍然稳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制度效能将持续发力。”中国国台办副主任潘贤掌在上个月举办的“台企联大讲堂”活动上如是说。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纷纷建言献策。
作为在大陆成长的台胞,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深圳市委会主委林娜见证并深度参与大陆经济发展进程。今年两会,林娜提出以“海洋文化”作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切入点。她认为,大陆内需市场庞大,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优势突出,前景充满机遇。希望越来越多台胞保持“爱拼才会赢”精神,抓住大陆发展新机遇。
2024年,两岸贸易额达到2929.71亿美元,同比增长9.4%。大陆持续位居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当前,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不断取得成效,也行至“深水区”。
如何打通融合进程中的“最后一里路”?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已在提解方:上海有提案围绕台胞权益司法保障机制等建言;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实举措推进两岸融合”,包括完善台湾同胞在闽就业、住房、养老等制度保障,推动放宽台资市场准入等。
“要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对于助力台商台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邹振球以三个短语给出总结。
邹振球说,要向台商介绍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市场潜力,增加对大陆投资信心;搭建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及时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对台商参与大陆新兴产业给予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两岸企业资源共享。
就在今年两会召开前,福建发布了17条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这是自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一年多来,福建发布的第四批政策措施。一批批举措的出台,体现了无论台海局势如何变幻,大陆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努力不曾停止。
回顾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台湾同胞福祉”被数次提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进一步强调“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
“这个信息表明,今年大陆对台工作会将更加聚焦解决影响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制度型和政策性障碍问题,扎实有效推进两岸融合发展,让更多民众感受到两岸融合发展的福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刘国深向中通社记者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