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12日电 题:失读症患者也能读写
香港新闻网记者 梁嘉轩
当不少“95后”还在怀念当初用五笔、笔画等方式打字时,另一群人可能正被拼音输入法“拯救”。他们从小无法便掌握正确笔顺,甚至会一笔过写“口”字,他们或许是读写障碍的患者。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与受访者无关)
读写障碍在内地又被称为“失读症”,相关患者在学习阅读、朗诵、书写、发音时,可能会较同龄人困难。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的数据,约10%的香港学童患有读写障碍,其中70%患者为轻度,常见的症状包括难以分辨“入”和“人”、“b”和“d”等换个“朝向”就不同的文字。
患者马先生表示,从幼儿园起,他的默写速度就比其他同学慢,试过有一次老师带著同学们都跑道操场玩游戏了,他还在教室里抄写单词,教室内除了他头上的灯,别的都关了。老师们甚至会围起来研究写得慢的原因,说慢工出不了细货、写得慢也写的丑等。在幼儿园阶段,马先生一直被“特殊照顾”,经常要比其他同学提前被抓去抄写生字,完成抄写后才能开始玩耍。
部分家长会认为这仅仅是“没跟上进度”“长大了就好了”,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尴尬的是,轻度读写障碍的患者确实可以通过付出更大的努力,达到正常的学习目标,正如马先生最后还顺利地完成了硕士的课程。但缺乏了规范的训练和支援,他们的学习之路会变得极为崎岖。
正如马先生一样,圣母无玷圣心书院助理校长萧子明告诉记者,纵然这部分学生在阅读上有一定困难,却不一定会反映在成绩上,有些更考入了精英班。不过她指出,对读写障碍的学生而言,获取相应支援和服务极为重要。在采访过程中,她多次表示若发现子女有读写障碍的迹象,应尽早向老师反映,以免让孩子受累。
一般来说,读写障碍在学童越小时越容易被察觉。萧子明告诉记者,她一般能从初中学生的作文类的作业发现学生的相关问题。目前,教育部门提供了多种的支援配套,但每个读障学生的难处各有不同,因此负责支援的老师需要因材施教,“量身定做”辅导方案。
据了解,读写障碍的成因至今在学界仍存在争议,一般来说认为是脑神经结构异常导致的障碍,但多重的可能因素也导致读写障碍学生的困难点“各有特色”,有些仅对中文阅读困难、有些对英语等拼音类的文字难以理解、有些对数字不敏感、有些听写不敏感。
萧子明老师介绍,目前在诊断出学生患有读写障碍后,香港的学校能为学生的考试加时及提供象牙色的试卷,辅助学生考试。不过,有部分患者并不想被同学知道自己的读写障碍,因此会放弃相关的辅助政策。据悉,该校在区内一直有“文法中学”的标签,接近内地“重点高中”的含义,纵然香港教育部门并无相关的官方说法,但也可见该校对理论教学较为著重。
据了解,香港对读写障碍的诊断主要以繁体中文进行,因此诊断出读写障碍的学生未必对英文有同等程度的障碍。
据悉,由于香港高中选修科目可以自由组合,而该校亦为英文中学,因此对中文障碍程度较大的学生会选择英语授课的选修课,从而降低读写障碍对学业的影响。
萧子明告诉记者,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成绩会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继而考入大学。她跟同业交流的时候更了解到有读写障碍的学生,考入了在香港被誉为“神科”的医学,并最终成为医生,强调读写障碍并不影响智力。
不过,就算是症状较为严重的学生,香港考评局也会有相应的协助措施,辅助他们应考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如文字转语音的阅读器,甚至允许学生语音转文字答题,不过萧子明告诉记者,要取得相关“认可”并不容易,需要被认证的教育心理学家认定为较严重的读写障碍,才能向考评局申请,且不能晚于中五(高二)下学期提出相关要求。
萧子明除了提醒家长及学生应及早求助外,也建议读写障碍的学生可以用尺子辅助阅读,家长也可以通过“更换边旁认字”等训练,协助相关学生对同音字的区分更为敏感,如“阳”、“杨”、“扬”的区别在于边旁,家长可以让学生多认这类文字,协助他们认字。
萧子明提到,就算学校和考评局能提供一定的辅助措施,但所有措施都是需要时间训练和适应的,因此勿因“标签化”的忧虑,拖累孩子成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