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8日电 今天(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来自科技领域的代表们以自信姿态向世界展现中国创新力量,彰显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突破性进展。
激光技术作为被国外发达国家管制的技术,中国如今一举突破国外近40年的技术垄断,已迈入全球第一方阵。“现在我们用43秒就可以完成一辆新能源汽车车身的激光焊接,这也是行业的最快速度。”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 谢光磊 摄)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党委书记马新强说,激光被誉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因为这些特性,激光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开的汽车,其中现在使用的手机的零部件制造加工都要用到激光”。
马新强说,20多年前,中国的高端激光加工装备基本依靠国外进口,就连激光器加工用的螺丝钉都要花3美元一颗从国外去买,“正是因为这颗螺丝钉警醒我,必须走自强奋斗的道路”。
为了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马新强所在的华工科技,多年来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奋起直追,研制成功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装备室,一举近40年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用43秒就可以完成一辆新能源汽车车身的激光焊接,目前我们这款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90%,服务下线车辆超过了4,500万辆。”与此同时,华工科技还开发了100多套激光装备,服务汽车产业链有力地支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现在不仅实现了高端激光装备替代进口,而且出口产品订单量也超过国际品牌,用不到1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巨头30多年的产业化道路,创造了行业领域70多项中国技艺,牵头制定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产品;以每年35%的增长速度改写了全球产业格局。
这几年来,中国电动汽车飞速发展,科技的融合在今天也更为全面。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认为,全新的AI时代正在到来,汽车产业将主要有两个变革:汽车产业正和机器人开始融合,分体式飞行汽车量产提上日程。
何小鹏说,2024年小鹏率先量产并交付了端到端的自动驾驶。2025年正在探索加速落地L3级别的自动驾驶。2026年期望探索在停车场L4级别的无人驾驶,包括无人泊车和无人取车,这会加速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向前。同时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方面,小鹏过去做了五年的人形机器人研发,要想把人形机器人真正好地商业化,一定要把手、脚、嘴、眼、大脑全项地融合。基于小鹏在L3级别自动驾驶跟世界模型的基础上,2026年有希望量产面向工业的L3级别的人形机器人。
何小鹏表示,在政策推动下,中国汽车整个产业链加快发展,中国的低空经济正在飞速前行,在2026年,小鹏计划将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首次量产。它也将是全球首个量产交付飞行汽车的公司,小鹏汽车将车子的操控跟AI的智能结合起来,重新开发基于飞行器的操控体系,能够更安全便捷的让驾驶者操控整个的飞机。
小鹏汇天官方网站显示,“陆地航母”计划在今年完成制造基地竣工、TC取证,并于2026年量产交付。在去年小鹏汇天旗下“陆地航母”飞行汽车超前品鉴会上,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曾透露,“陆地航母”的售价在200万元以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