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鲁宁:特朗普安排乌克兰“后事”,被摆上“餐桌”的欧洲何去何从
创始人
2025-02-21 15:03:52
0

美俄安排乌克兰“后事”的首轮谈判顺利结束,美俄代表在利雅得握手言欢,白宫与克里姆林宫都称首场谈判气氛热络。提供谈判场地及后勤保障的利雅得亦觉得挺有面子。

虽说停战时日尚无法预测,但谈判所产生的新的地缘政治冲击已开始显现:乌克兰的愤怒不谈也罢,最自得的是美国,最欣慰的是俄罗斯,最失落的是欧洲,最淡定的是中国。谈判过程和停战之后大国间新的地缘政治博弈走向也已经可看出端倪。

最失落的是欧洲。欧洲人尤其是欧盟,虽早已丧失了打大算盘的能力,但小算盘打得还蛮自得。主动参与俄乌战争,欧洲人的小算盘一是直接削弱俄罗斯,再是战后分赃乌克兰。在欧洲人眼里,若说策划俄乌冲突和制造俄乌战争还剩那么一丁点正当性,那就是马克龙所标榜的削弱俄罗斯“有利于提升欧洲安全的战略自主性”。

于是对乌克兰施以颜色革命,欧盟不仅充当美国的帮手,而且直接参与其中。欧洲人掏钱不比美国少,欧洲武器储备被掏空,欧洲综合经济损失远超乌克兰,美国高价天然气欧洲也买了,如今终于熬到如何分赃了,却发现自已不在分赃餐桌上。憋屈还不限于此,令欧洲人更愤怒的是,自已居然还在美国的菜单上----战后,欧洲28个北约成员国各自的防务预算必须由目前的总体不到2%提升到5%----特朗普、万斯、鲁比奥异口同声一言九鼎。

中国的淡定,最早来自中国对俄乌冲突持有的公正立场(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算起) ,自俄乌战争开打第二天,中方就主张“所有当事方和利益相关方坐下来谈判解决争端”。三年后,历史果然回到了中方立场之原点。迄今,作为利益相关方,中国虽没有参加直接谈判,但谈判的排它性恰好为中国游刃于争执各方预留了切入口子,是各方中最具灵活性的一方。孤立无援的泽连斯基喊话“中国不能缺席”,美方"希望中方游说普京接受特朗普所开条件……”,中东阵营隔空喊话"中国有能力在和谈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从俄乌战争到美俄和谈,中国还意外收获了四大收益:其一,美国人外强中干不耐打,连一场中等规模的代理人战争都玩不转。其二,现今的美西方即使集中全部现有资源,都不再拥有孤立一个中等以上国家之能力。其三,别看欧洲人平时趾高气扬,可若将他们视为一个大的国家,其平均智商一点不高,甚至在全球平均线之下。其四,建立于所谓美西方普世价值观之上的联盟远比想像中松散与拉胯。

17日的欧洲领导人乌克兰问题紧急会议 央视新闻截图

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当今世界,不同地区和诸多国家对此抱有默契、视为信条,欧洲人的遭遇,客观上在更大体量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打碎了“安全上靠美国”的固有认知,尤其给当下的菲律宾、韩国、日本、蒙古、印度和整个东南亚以及中国台湾当局上了一堂再次识别美国的大体量“思政课”。关起门来,它们不可能不自问:美国真的可信赖吗?日后会不会同样出卖我?

战略前瞻、目光远大的国家,对国际风云际会必须洞若观火果断出手。2月14日起,王毅外长利用出席慕安会之便,做足万斯羞辱欧洲这篇大文章,连续会见十几余欧洲国家与会总理、外长以及欧委会、欧安会等国际组织掌门人,明显缓和了中欧关系的紧张氛围,尤其在扩大中欧经贸合作领域拓展出扩大合作的诸多新共识。紧接著,美俄首轮谈判排斥欧方参与,中方再次及时出手,支持欧方参会主张,迫使被称为美国在欧盟代理人的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对华态度大变,常以反中获取支持票的德国候选总理默茨亦态度大变。为美俄谈判期间和停战之后中国妥善面对、处置和利用美欧、俄欧关系奠定了新的基础。

基于欧洲在铁娘子默克尔之后已沦落到既无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又无可以揽事的带头大哥,欧盟成员国在经历此次由“盟友”降格为“附庸”的屈辱之后,尽管特朗普说“欧洲要自我分担更多安全责任”,听似美国似乎要从欧洲撤兵移交防卫大权,实际情形是,即如北约成员国都把军费预算提高到GDP的5%,法德英三国所主张的新组建一支欧洲军团能够勉强拼凑出来,也是无法直面恢复元气后的俄罗斯的。所以,美国势必将进一步勒紧套在欧罗马人脖子上的“防卫缰索”,只不过区别在于:过去,美国承担防卫费大头,换取欧洲人做“盟友”;日后,欧洲人自已承担防卫费,却只能做美国的“附庸”。

相反,中欧关系则有可能成为另一道风景。就对华关系态度,欧罗巴人大体可分三类:第一类,对中国崛起的强烈反对(害怕)派(主张直接全方位对抗派);第二类,利益至上派(主张无利就斗争压制,有利则合作);第三类,意识形态至上派(主张全方位遏华)。就整体而言,美欧关系的重塑不会从根本上重塑中欧关系的原有定义,但在进一步加深对美的防卫依赖之外,对华经贸合作的摩擦和摩擦系数则有可能阶段性减少。

特朗普对欧加征关税,欧盟对美出口不畅(大部分出口受阻产品都是中国极需要的高新产品),尽管巴黎统筹条约并未废除,美西方对华禁令依然存在,但这类高价值产品因地区间发展之代差,在南美、非洲、东南亚、中东、中亚皆无法消化,通过正道或旁门左道输入中国乃必然选择,从而加深欧盟成员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即所谓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中国。经济与政治与国际关系密不可分,只要欧方在经济上自主性降低,与中国的政治对抗就得有所收敛和顾忌,以至于中欧政治关系的最坏情形,有望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围堵情形下中欧关系都仍需要发展和维护,在有限合作情形之下 ,发展自不待言尔。

作个小结:俄乌战争爆发时,最措手不及的不是中国。今日和谈了,最具体笃定心态的还是中国。回头观望,中国俄乌战争的总体政策可言成功。它迟滞了美国对华围堵的部分时间与精力,它为中欧关系变得不至于更坏预留了足够空间,它大大强化了中俄关系的实际合作程度 。未来,在谈判的每个节点时间,伴随著俄乌谈判的进展,会看到更多中国参与其中的别样风景和新的收益。

(本文作者为资深财经、国际政治评论员鲁宁,本网获独家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IDA携东亚银行探索香港稳定币... 香港新闻网12月11日电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 IDA 宣布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香港的数字...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教大学者喜讯频传 多领域研究获... 香港新闻网12月3日电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最近喜讯频传,多位研究学者在心理学、理财教育、英语学...
李家超:培育青年成立足香港、胸...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香港青年联会第32届会庆及会董会就职典礼9日举行,行政长官李家超以视像致辞表...
华为ICT大赛2024-202...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华为ICT大赛 2024-2025 香港站颁奖典礼”(以下简称“华为ICT...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两个重点利好... 香港中通社12月9日电 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两个重点利好香港香港中通社记者 陈卓仪中共中央政治局1...
【最佳观赏位】2025香港跨年...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他来了,他来了!2025年进入倒数阶段,今年香港跨年烟花汇演继续办。维港烟花...
香港第三季多个行业业务收益录得... 香港中通社12月9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9日发表临时数字显示,今年第三季按年比较,不少主要服务行业...
【来论】刘喆:希望之路,还是漫... 中缅铁路,这条计划连接昆明与缅甸皎漂深水港的交通走廊,是未来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关键战略通道,也是中缅经...
全线亮灯!黄茅海跨海通道打造大...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跨海通道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迎来正式通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