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2月20日电 历时三年的俄乌冲突,出现了戏剧性的重大转折。乌克兰在这场谈判中被边缘化的现实,让“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讨论再度成为台湾舆论焦点。
图为台北101大楼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据报道,当地时间2月18日,俄罗斯和美国代表团在乌克兰和欧洲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谈。而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开启了(俄乌)冲突”,称乌方“本可以早些达成协议”和“结束战争”。
外媒称,特朗普的表态令乌克兰和欧洲感到震惊。泽连斯基回应称“关于如何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决定,不能在没有乌克兰的情况下做出”,表示不会签署任何协议。欧洲则一边表达不满,一边急著开会。
就在乌克兰和欧洲担忧自身会否成为“菜单”的时候,台湾有不少人惊慌地想起一句话:“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
这句话成为台湾社会舆论焦点,最早是在俄乌冲突刚爆发的时候。当时的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不仅对乌克兰表示“同情”,声称“感同身受”,还成立了“乌克兰情势因应专案小组”。时任台外事部门负责人的吴钊燮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还声称,“台湾会借鉴乌克兰以小博大的战略,积极提升战力。”一些西方国家的官员、政客、学者也不断“拱火”,当时特朗普宣称“乌克兰之后是台湾”,美国防部负责政策事务的助理部长卡尔林声称乌克兰是台湾“自我防卫”的典范。对此,中国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著本质区别,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那以后台湾社会充斥著“乌克兰是台湾”、“乌克兰不是台湾”两种论述。评论指出,这两种论述看似立场相反,其实代表同一种心态,并由同一群人在不同情境使用:有时用以强化“抗中保台”的论述,有时又可让自己沉醉于“美台友好”迷魂汤。
如今,俄乌冲突情势大变,再加上民进党当局一直以来“抗中亲美”的行为,台湾民众的忧虑变得更加迫切,不安和恐惧的情绪迅速蔓延。
在近期台媒报道中,“美国态度大逆转”、“撕破脸”、“乌克兰即将被抛弃”、“棋子变弃子”的新闻铺天盖地,“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台湾何去何从”的标题也赫然入目。
18日,针对台湾是否会如乌克兰一样成为特朗普的“交易对象”的问题,台外事部门“自信”回应称台湾跟美国是“拥有共同价值与理念的伙伴”,双方的互信与紧密合作也会持续稳定。
台湾“中时新闻网”社论却指出,“台湾牌”对特朗普而言是一枚“低成本、高效益”的棋子,特朗普寄望挑拨大陆最敏感的神经,可在未来中美贸易战、关税战、乃至地缘政治对抗中取得大陆的妥协与让步。赖清德自诩“台湾是棋手,不会是棋子”,但缺乏底气,民进党当局浑然不知随时可能被交易的危机。
“今日泽连斯基,明日赖清德。”台湾《联合报》19日发表评论称,现在的赖清德,几乎就是三年前泽连斯基的翻版。赖清德如今在两岸之间的所有作为,都是准备著掀起一场战争。可“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真正的意涵是:被用来当成战争代理人的乌克兰以及未来可能步其后尘的台湾,最终的宿命就是被彻底抛弃。赖当局加大对美军购,想要阻止台积电成为“美积电”,恐怕只是缘木求鱼。况且,在特朗普眼里,台积电成为“美积电”只算芯片回归,台湾凭恃的“矽盾”,交易地位恐不如乌克兰的稀土。
评论质问称,民进党当局曾经向全世界骄傲地自称“我们今天都是乌克兰人”,如今看到特朗普是如何对待乌克兰,难道不会感到背脊发凉?赖清德当局还要坚持用GDP的3%来购买美国武器,将台湾武装成刺猬岛,训练“黑熊部队”打巷战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