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月9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张明臻)香港教育局最新公布将于今年9月新一批入学的统一派位选校资料,据推算,逾三成小学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将未能收足学生,个别学校将仅录个位数。面对收生挑战,特区政府吸引的高才家庭,成为不少学校的“救校”目标。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根据公布资料,撇除校舍和地区因素影响收生的学校,推算约156间官津小学于自行分配学位阶段未能收足学生,约占34%;或有10间学校在自行收生阶段,仅录取个位数学生,西贡和沙田区各占3间。
教育局表示,本年度约有4.18万学童参加小一入学统筹办法,与上年度相若。资料显示,近10年来,学龄人数最多为2018年有56648位学童参与;最少为2010年40918位学童参与。
香港中小学近年“缩班杀校”潮持续,教育局推算,未来5年适龄升读小一及中一人口再急剧下跌,小一学龄人口料2029年大跌至3.15万人,跌幅逾三成半。
根据《小学概览2024》,2024/25学年有64间官津小学合共缩减68班小一;计及个别学校加班后,全港小一班数净减26班;有45间官津小学只开办1班小一,贴近“杀校”边缘。
香港“杀校”危机仍存,政府各类人才计划能否带动入学申请?
创知中学校长黄晶榕对中通社记者指出,结构性人口减少是现实问题,过去一年,业界已经受惠抢人才计划支撑,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好。以他的学校为例,今年有两成学源为新来港人才的小朋友,以中一到中四为主,但现阶段人才过来主要对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帮助大一点。
香港特区政府自2022年底推出新的输入人才机制,至今各类人才入境计划两年共收逾38万宗申请,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抵港;单今年就有7.5万名人才携受养人来港,带来逾20万人口。
黄晶榕认为,长远来讲来港人才家庭肯定有利于小一学源,他们相当一部分都会留在香港生活,看好香港的教育资源,人口基数的增加会带动学源人数的上升。
另外,据了解有部分小学已物色内地中介,与有机会来港的高才家长简介学校和见面。
黄晶榕表示,近一两年很多内地中介机构主动发邮件给学校,邀请学校做推广,或安排内地家长和学生到香港学校参观交流或体验课堂,不见得是坏事。香港要打造国际教育枢纽,现时很多都在大学层面,中小学的推广不是很积极。
他指,海外学生已可直接来香港读书,但内地没有相关政策,只能通过家长的“高才通”等计划。“是否可以有一个渠道,让孩子单独关联教育,这些都可以研究。现在的空缺时间,正好留予业界考虑如何趁机把学校搞好,提升竞争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