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屠海鸣:香港移居有新政,引资引才快步跑
创始人
2025-01-09 10:43:13
0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去年10月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7日,特区政府正式公布了相关优化措施。包括投资门槛设定为3000万港元,对投资者净资产的审查调整为申请日期前6个月,在计算净资产规定时,将申请人与家庭成员共同拥有的净资产中,由申请人绝对实益拥有的份额也会获考虑。新措施将于3月1日起生效。这一新政在内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届政府在“抢人才”“抢企业”取得不俗成效的同时,这次又放出“抢资金”大招,这将给香港打造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注入动力,有利于提振本港经济。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人才和资金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香港移居出新政,引资引才“快步跑”。

显两大特征,与时俱进

特区政府于2024年3月1日推行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经过近一年运行后,现在又公布“新计划”的优化措施,优化措施体现出以下两个明显特征:

其一,更具灵活性。一是审核期“松绑”。“新计划”优化措施只须证明在提出申请日期前6个月的整段期间内,拥有市值不少于3000万港元的净资产或净资本,而优化前需要证明过去2年拥有;二是投资范围宽泛。在3000万元当中,除300万强制投资在“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投资组合”外,其余2700万元可投入金融资产和房地产,包括:股票、债务证券、存款证、后偿债项、合资格集体投资计划、有限合伙基金、房地产、全资拥有的合资格私人公司的投资;同时,在投资额度不减少的前提下,投资者可以随时转换投资类别;三是居留条件宽松。在香港连续通常居住满7年,可依法申请香港永居和特区护照,若未满足通常居住条件,可转申无条件限制逗留签证,日后再视情况随时申请香港永居。

其二,更具协同性。按照“新计划”优化措施,在计算净资产规定时有两大变化:一是申请人与家庭成员共同拥有的净资产或净资本当中,由申请人绝对实益拥有的份额会获考虑;二是透过申请人全资拥有的合资格私人公司的投资,将可计入“新计划”的合资格投资金额内。从“合资格私人公司”的定义可以看出,与《税务条例》所界定的“具资格单一家族办公室管理”实现了衔接。这两大变化将使合格人士大幅度增加。

“抢资金”贵在一个“抢”字,谁出手最快,谁就能率先抢到手。“新计划”优化措施的灵活性和协同性,聚焦“快”和“准”二字,说明特区政府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深入分析了内外环境变化,找准了“快”和“准”的诀窍,展示了“快步跑”的明显特征。

抢核心资源,托底固本

 “新计划”优化措施旨在“抢资金”;此前,特区政府还有“抢资金”的“组合拳”,包括吸引全球家族办公室入驻港的系列措施。若把“抢资金”与“抢人才”“抢企业”放在一起看,则完美呈现“三抢”的壮美图景,这为行政长官李家超提出的“拼经济、谋发展”做出了最好注解。现在,“三抢”已初现实效。

从“抢人才”看,截至2024年11月底,各项人才计划推出两年来已收到近42万宗申请,共约17.5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来港。

从“抢企业”看,2024年,香港初创企业数量达4694家,比2023年增加10%;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达9960家,较2023年增加约一成,创历年新高。

从“抢资金”看,香港已拥有超过2700间单一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总额超过31万亿港元;自2024年3月1日实施“新计划”后10个月间,已接获逾800宗申请,超过730宗通过资产审核。若全部获批,会为香港带来超过240亿港元资金。

时下,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谁掌握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谁就能走在发展前列。人才的最大作用是推进创新,“抢人才”就是抢创新的“制高点”,抢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谁管理和掌控庞大的资金量,谁就拥有投资新产业的底气,“抢资金”就是抢经济发展“血液”;企业是人才和资金发挥作用、释放能量的载体,“抢企业”就是抢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从本质上讲,“抢人才”“抢企业”“抢资金”就是抢核心资源。特区政府的“三抢”之策著眼长远,旨在托底固本,令香港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应该说,这样的“快步跑”抓住了要害,值得点赞。

建开放机制,提质增效

特区政府于2003年出台“投资者入境计划”,2015年宣布关停;2024年推出新版“投资者入境计划”;这一次,公布“新计划”优化措施。分析这一政策的演变过程,给人两点启示:

其一,“以变应变”才是正途。2003年首次实施“投资者入境计划”,是基于“非典”后香港经济一派萧条的现实,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后来提高“门槛”,再到后来关停。其实,无论经济形势好坏,香港随时需要资金流入,不能因噎废食,“关门”不是办法;“门槛”可以提高,“门”不应关上。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政策,把负面效应压缩到最低,把正面效应释放到最大,“以变应变”才是正确的做法。

其二,安全和开放是吸引资金的最大诱因。资本具有灵敏的嗅觉,总是会寻找能获得做大利益、最安全的地方。现在,香港社会稳定,安全有保障,尽可放心;关键在于香港要有开放的机制,吸引各种要素聚集。香港是国际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还是外资进入内地、内地资金走向世界的大通道,吸引投资的客观条件优越,需要我们在构建开放机制上下功夫。“新计划”优化措施构建了开放的渠道,投资额度虽然提高到3000万元,但其他方面更便捷,既有利于扩大开放,又有利于提高效益。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多次讲到,香港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在变局中打开香港发展的新天地。

反复琢磨夏主任的这句话,香港管治团队应该体会到,敏锐观察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及时调整政策措施,精准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香港,这是香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快步跑”的应有之意。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屠海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来论】李然:矢志改革惠民生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亦是香港特区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後的首份施...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银行柬... 香港新闻网11月22日电 近年来,日益“国际范儿”的人民币在服务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呈现出强劲势头、...
香港文学馆小作家写作培训计划开... 香港中通社11月16日电(记者 徐嘉仪)“香港文学馆第二届小作家写作培训计划”11月16日在香海正觉...
“识变”中“应变” 香港举行第... 香港新闻网11月16日电 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满足粤港两地会计行业融合发展需求,...
中联部副部长陆慷:对中美合作伙... 香港新闻网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陆慷15日指出,中国对中美双边关系的基本态度并未改...
专访大湾区航空CEO吴秀兰:在... 香港新闻网11月3日米子电 (记者 黄璇)疫情后航空业逐步复苏,大湾区航空于10月27日正式开启“...
中国对挪威冰岛等9国试行免签政... 香港新闻网11月2日电 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国扩...
伊以互放狠话 循环报复何时休? 香港中通社11月1日电 以色列10月26日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后,数日以来,以色列和伊朗领导人不断“隔...
香港早间新闻速览(10月28日... 1.香港童军总会27日举行年度大会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当日以香港童军总领袖身份出席致辞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