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月8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7日宣布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包括两大举措,一是对拥有最少3000万元(港元,下同)净资产的审查期限由2年减至6个月;二是家庭成员共同拥有资产可计算在内。香港报章1月8日就相关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大公报》发表社评:持续提升香港资产管理中心的吸引力
香港发展家族办公室枢纽,现在是最好的时机。首先,国际市场环境剧变加上俄乌战争的影响,不少富有家族出于分散风险考虑,需要对财富配置作出相应调整;其次,“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更是海外资本进入内地、分享全球第二大市场发展红利的桥梁,也是内地资本走向海外的窗口,提升了香港对家族办公室的吸引力;其三,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广泛的投资渠道,汇聚大量财富管理人才,以及健全的法制,使得香港成为家族办公室首选之地。早前有统计显示,香港的单一家族办公室逾2700家,比新加坡多一倍。
《文汇报》发表社评:优化投资入境计划 招财开源促创科
这一举措有望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还对提升政府财政收入、解决财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政府开源的重要途径。政府下一步需推出适切的产业政策,引导高净值人士投资,协助推动创科新产业,促进经济产业升级。优化措施大幅降低了投资入境的门槛,有顾问预计申请者会大幅增加逾倍,给香港带来大量金融投资,对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投资移民顾问直言,新政策出台后短短数小时,收到的相关查询显著增加,并且已收到首宗案例,预计申请数量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降门槛增诱因 吸引投资移民
尽管“新计划”为香港“抢人才”及“抢资金”提供了新优势,注入了新动能,有关方面仍须继续主动作为,譬如按照各界反馈及市场动向等等动态调整。为了更精准地吸纳人才,港府于2015年曾经暂停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直至2023年方始经优化后重推,其中住宅资产并不纳入投资金额计算;到去年“新计划”再作优化,重新容许成交额5000万元以上的住宅投资,不过计算上限订于1000万元。上述调整皆是因时制宜,有效回应香港发展所需及楼市变化。时至今日,在成功“抢人才”及“抢资金”之时,须认识到“留人才”及“留资金”乃同等重要,也同样有政策腾挪的空间。例如,在尽量避免影响中下价单位的前提下,住宅投资计算若适度放宽门槛,不单有利吸引投资者长居香港,也有助刺激楼市成交和库房收入,此诚未来检讨调整政策的一个方向。此外,政策虽好也要大力宣传,不能再被动地认为“有麝自然香”。全球经济重心正在东向西移,中东、东盟等地富裕阶级正在崛起,当局诚宜更积极地针对当地加强推广,甚至可研究诱因鼓励相关新兴市场的人才及投资首发来港,推动发展总部经济抢夺先行优势,提供资产重置机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