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特区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评选” 全港市民请投票!
创始人
2024-12-27 18:41:04
0

香港新闻网12月24日电 由香港文汇报发起,香港中国通讯社、大公报、大学生报、中国日报、有线新闻、明报月刊、香港电台等23家媒体联合主办、55间团体协办的“特区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评选”自1998年推出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六届。对帮助政府了解民生所需、社会诉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主办方初步筛选了20条备选大事如下,全港市民可透过网站、邮寄、传真等方式参加评选,选出你们认为最具影响力和最关心的“政府施政十件大事”。

1.加码打造盛事之都  发掘热点“无处不旅游”

政府在1月成立盛事统筹组推动盛事经济,预算案增拨逾10.9亿元推动旅游发展,每月举办烟火和无人机表演,重新打造“幻彩咏香江”,并首次以“艺术三月”为主题推出连串活动,包括潮流嘉年华、金庸百年纪念等。政府5月继续加码,将全年盛事活动增至214项,估计可吸引约170万旅客参与,为香港带来72亿元消费额及43亿元经济增加值。施政报告亦对旅游发展提出愿景,加强统筹在地区发掘和建设汇聚人气、富吸引力旅游热点,落实“无处不旅游”理念。

2.医疗券增7湾区试点  医健通病历跨境适用

医务卫生局2月公布扩大“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详情,6月28日起陆续将五间内地综合医院及两间牙科医疗机构纳入试点,并首度冲出深圳,覆盖东莞、广州等地,亦首次有非港资内地三甲医疗机构及牙科专业医疗机构参与计划。为配合跨境医疗协作,由7月15日起,医健通流动应用程式于港大深圳医院试行两项名为“跨境健康纪录”及“个人资料夹”的新功能。另外,施政报告宣布会将试点覆盖至大湾区全数9个内地城巿,并会利用医健通平台扩大跨境医疗纪录互通。

3.楼市全面“撤辣” 放宽按揭贷款限制

为稳住市场信心及抵御外围因素对楼市影响,2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宣布全面撤销已实施超过13年、俗称“辣招”的楼市需求管理措施,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金管局同时宣布放宽物业按揭贷款限制,包括七成按揭楼价上限增至3,000万元、暂停按揭压力测试,放宽物业发展最高融资比率等。10月施政报告再放宽物业按揭贷款条件,住宅及非住宅按揭成数上限一律调至七成,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一律调整为五成,楼市政策回复至2009年以前。

4.实施维护国安条例 打击损害国安行为

特区政府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3月19日在立法会全票通过,3月23日刊宪生效,补齐了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的短板。《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实施后,政府针对多宗危害国安案落实执行。警方5月首次引用新例下的煽动意图相关罪行,拘捕涉嫌在社交平台发布具煽动意图帖文的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等6人。6月保安局引用条例,对潜逃者罗冠聪、蒙兆达、刘祖廸、郑文杰、霍嘉志及蔡明达实施措施,包括禁止资金往来、限制不动产活动等。

5.暂缓垃圾征费 加强回收配套

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原定于4月1日实施,由于社会有较多意见,政府宣布押后延至8月1日推行,并于4月1日起由政府部门及楼宇先行先试,以向公众展示实际操作。5月因应收集意见显示约八成市民反对如期推行,加上回收网络有限、商界承受巨大压力等因素,政府决定暂缓垃圾收费计划,并会扩大回收配套和加强公众教育。除向公屋居民等派发指定袋,施政报告提出增加公共回收物收集点,并检讨“绿在区区”招标安排及要求,提升成本效益和服务水平。

6.增设爱国教育小组  加强国情国安教育

政府4月在“宪法和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之下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以协助制订爱国主义教育的计划和策略。筹备多时的国家安全展览厅8月在尖沙咀的历史博物馆开幕,海防博物馆9 月正式改设为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并推出专题展览“携手抗敌:东江纵队在深港地区的抗战活动”。教育局7月公布的《小学教育课程指引》,首次加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全港学校的中一级9月起全面推行公民、经济与社会课程,课程指引亦强调加强宪法、基本法和国情教育,以及国家安全教育学习元素。

7.善用资源打击滥用公屋  立法规管取缔劣质㓥房

特区政府加强打击滥用公屋,妥善应用公共资源。房屋署4月向25万户派发富户审查申报表,当中1,800户主动交还公屋;建立查核机制,查核公屋住户在内地或外地拥有物业;落实于2025年1月推出“善用公屋资源奖励计划”举报滥用公屋。为早日解决㓥房问题,提升基层市民居住质素,政府在兴建简约公屋同时,决定以立法方式取缔劣质㓥房,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必须符合标准才可出租,并将合标单位命名为“简朴房”,出租不合标单位要负刑责,争取在2025年内通过有关法例。

8.禁用即弃塑胶餐具 “走塑”减废效果显著

第一阶段管制即弃塑胶餐具和其他塑胶产品的新法例于4月22日起实施,禁止商户提供或销售即弃发泡胶餐具、饮管、胶刀、胶叉、塑胶棉花棒、充气打气棒等,同时禁止食肆向堂食顾客提供即弃胶杯和即弃塑胶食物容器。法例实施初期曾出现替代品质感差、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但经过半年适应期,环境及生态局公布“走塑”和减废的效果非常显著,连锁食肆反映有八成外卖顾客选择不需要外卖餐具,约有三成餐厅已不再提供任何外卖餐具。

9.向中央争取惠港措施 扩个人游恢复“一签多行 ”

在特区政府的积极争取下,中央政府年内两次扩大个人游城市名单,先后在3月及5月新增西安、青岛、太原、呼和浩特、哈尔滨、拉萨、兰州、西宁、银川和乌鲁木齐,涵盖城市增至59个,包括全国所有省会城市。此外,中央政府又批准自12月起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个人游签证,更扩大到非户籍居民,共1,800万人有申请资格。特区政府积极配合中央惠港措施,统筹各部门全方位作好准备,确保口岸、旅游设施及公共交通网络等运作畅顺。

10.港交所打风不停市 与全球市场看齐

为优化港股交易机制,并与全球主要市场看齐,政府经过市场咨询和模拟测试,于6月18日公布香港交易及结算所自9月23日起实施打风不停市安排,日后无论遇上黑雨或八号以上台风,除少数活动如上市仪式等会延期外,投资者可以透过电子渠道,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或电话交易,继续进行港股、美股及A股的买卖。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交易、结算、交收及上巿等活动亦将如常进行。相关安排于11月14日台风“桃芝”袭港时首次启动。

11.三中全会指路引航  香港抓机遇促发展

7月举行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不仅规划了国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且为香港未来发展指路引航。行政长官李家超带领各级官员认真深入学习,更邀请中央宣讲团到港宣讲,形成了学习热潮,从更深层次领会和贯彻《决定》精神。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举行的学习分享会,大大小小不下数千场。香港社会积极把握机遇,在发展中巩固和增强优势,推动香港由治及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香港力量。

12.积极投放资源培育精英  香港健儿扬威巴黎奥运

特区政府近年积极投放资源,支持促进香港体育事业快速发展。2024年8月,在巴黎举办的夏季奥运会上,中国香港代表队勇夺两金两铜,这是香港首次于同届奥运会中取得两金佳绩。特区政府支持精英运动员不遗余力,包括透过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为香港体育学院提供稳定的财政资源,全面支援大约1,500名运动员的训练需要。同时政府支持精英运动员在运动和学业方面的双轨发展,并强化退役运动员的支援,为未来更好人生发展打好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本港体育事业更健康蓬勃发展。

13.违例记分条例生效 提升的士服务质素

香港的士服务质素多年来一直广受诟病,政府推出《的士司机违例记分条例》,9月22日起生效。条例涵盖11项与的士司机相关罪行,的士司机若于两年间被记满15分或以上,将被取消驾驶的士资格。至今已有多名的士司机被记分,包括涉及滥收车资及拒载等。另外,政府为改善的士服务水平及行业生态,7月引入全新“的士车队”制度,并发出5个牌照,年底投入服务。政府亦建议规管网约服务平台,明确以牌照及若干发牌条件等方式规管平台公司,目标于2025年订定立法建议。

14.庆祝国庆75周年  厚植爱国情怀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区政府在国庆前后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市民分享国庆的喜悦和骄傲,厚植爱国情怀。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联合举办国庆升旗仪式、维港烟花汇演、“盛世启航—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览、飘色巡游、特色市集等超过400项庆祝活动,同时推出交通、餐饮、购物、玩乐等一系列消费优惠。

15.施政报告识变求变  改革创新谋发展

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0月16日发表施政报告,主题为“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充分展现识变求变、守正创新的改革思维。施政报告提出巩固金融、航运和贸易三个国际中心地位,打造香港成为国际黄金交易市场;改革“香港海运港口局”为“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构建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等。政府亦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发展低空经济。同时着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和“留学香港”品牌,部署建设“北都大学教育城”,建设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

16.粤港深化经贸合作 签约126项目总值逾千亿

11月25日至27日,香港特区政府及工商界代表团展开为期三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访问之旅。这是粤港两地深化经贸合作的又一大动作。代表团80名成员中,有超过60名来自香港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商会等的代表。在三天的访问行程中,代表团与当地产业园和龙头企业面对面交流,寻找合作商机,两地企业签署126个经贸合作项目,总值超过1,000亿元。

17.北都区建设一呼百应 众多企业有意投资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重点发展区域。中央港澳办、国务院港澳办11月在深圳召开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夏宝龙主任充分肯定香港工商界突出贡献,鼓励工商界继续发挥推动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11月29日特区政府举行“企业参与北部都会区发展签署仪式”,有85间企业签署了意向书,35家企业签署开发协议32份,总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展示了工商界齐心协力支持特区政府拚经济、谋发展的积极意愿。

18.机场三跑启用  提升航空枢纽地位

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基建项目——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于11月28日启用,机场由双跑道变为三条跑道运作,提升机场运力并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标志着香港航空发展迈进新里程。三跑道系统建造工程于2016年8月展开,耗资1,415亿元。随着三条跑道实现同步运作,机场每小时航班升降最多可达102架次,比原有双跑道的68架次增加一半,预计至2035年达到每年处理1.2亿人次客运量及1,000万公吨货运量的目标,有助推动香港经济发展。

19.特首调整问责班子  主动作为推进改革

12月5日,国务院根据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提名和建议,决定任命陈美宝为运输及物流局局长、罗淑佩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免去林世雄、杨润雄的局长职务。李家超赞扬两位新任局长肯做事、做成事,具备领导能力、解说才能和改革意识,相信她们在相关领域的施政更能做到成绩,带给社会更好的成效。社会各界认为,特首因应需要调整问责班子,体现特区管治团队主动作为,以结果为目标,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为香港追时间、追成绩,推进改革进程。

20. 中央再赠一对国宝 香港力推熊猫经济

中央政府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再次向香港特区赠送两只大熊猫“安安”和“可可”,并于12月与公众见面。另外,生活在海洋公园的大熊猫“盈盈”、“乐乐”诞下一对龙凤胎,目前香港共拥有6只大熊猫。政府鼓励业界发展熊猫经济,宣传和推广熊猫旅游,并与各界联手举办以“召集世界好友畅游香港”为主题的一系列宣传活动,由大熊猫家庭担当旅游大使角色,推介香港的旅游体验。其中12月举办的“PANDA GO!香港游”大熊猫巡回展览,吸引了大批旅客到场打卡。

活动介绍和投票都可以从这个网站进入https://top10.wenweipo.com/  ,欢迎全港市民踊跃参与评选!(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来论】李然:矢志改革惠民生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亦是香港特区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後的首份施...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银行柬... 香港新闻网11月22日电 近年来,日益“国际范儿”的人民币在服务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呈现出强劲势头、...
香港文学馆小作家写作培训计划开... 香港中通社11月16日电(记者 徐嘉仪)“香港文学馆第二届小作家写作培训计划”11月16日在香海正觉...
“识变”中“应变” 香港举行第... 香港新闻网11月16日电 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满足粤港两地会计行业融合发展需求,...
中联部副部长陆慷:对中美合作伙... 香港新闻网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陆慷15日指出,中国对中美双边关系的基本态度并未改...
专访大湾区航空CEO吴秀兰:在... 香港新闻网11月3日米子电 (记者 黄璇)疫情后航空业逐步复苏,大湾区航空于10月27日正式开启“...
中国对挪威冰岛等9国试行免签政... 香港新闻网11月2日电 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国扩...
伊以互放狠话 循环报复何时休? 香港中通社11月1日电 以色列10月26日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后,数日以来,以色列和伊朗领导人不断“隔...
香港早间新闻速览(10月28日... 1.香港童军总会27日举行年度大会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当日以香港童军总领袖身份出席致辞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