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2月18日电 适逢渔护署公布“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结果,发现香港珊瑚今年夏季出现白化现象,力证香港需加强对海洋的保育工作。
适逢香港海洋保育联盟成立两周年,为配合第15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以及国家所订立的目标,香港海洋保育联盟其中一项诉求是于2030 年或之前,将30%本地水域划为海洋保护区或受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所保护,现提出设立四大优先海洋保护区,分别为白泥、水口、牛尾海及果洲群岛,以迈进保护香港海洋的第一步。
香港拥有珍贵的海洋资源,尽管只占南中国海的 0.03%,却拥有近6 千种海洋生物,占全中国四分一的海洋生物总数。截至 2023 年,本港只有约 5%海域被指定或被计划设立成海洋保育区,不到 0.01%的水域为“禁捕区”。若不积极保护香港海洋,将引发生态危机,使海洋资源枯竭。
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总监(暂任)兼副教授 David Baker 指出设立四大优先海洋保护区的主要效益及优势包括:
唤起公众对香港丰富自然海洋资源及其保育和享用的认识和参与;善用现有法律框架,从速保育香港海洋;符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以及国家所订立的目标 - 即于2030年或之前,将30%本地水域划为海洋保护区或受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所保护;消除“设立海洋保护区将打击渔获”的误会 - 通过为海洋生物提供抵挡捕捞压力、栖息地破坏等的喘息空间,从而对抗过度捕捞,让它们可以继续繁衍;尽管仅占南中国海的0.03%,香港水域却拥有5,943种海洋物种,这占中国境内22269种的四分之一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