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2月16日电 题:中法宫廷珍品在香港故宫馆展出
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
东方典雅与西方纷繁相交织,跨越半球的世界遗产汇聚在香港共舞。16日,“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特展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开幕礼,展出来自两大世界遗产紫禁城及凡尔赛宫的珍品近150件。
十七、十八世纪,紫禁城和凡尔赛宫分别是中法两国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中心。两座宫殿虽距离遥远,却对彼此充满好奇。在两国宫廷的主导下,以穿梭往来的法国传教士为桥梁,中法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交流。
是次特展共分4个单元,从紫禁城与凡尔赛宫两座宫殿、中法的科学与外交交流、工艺互鉴与创新、艺术与新知展开。踏入展厅,记者目光被多媒体投射的两座宫殿环境所吸引,同样映入眼帘的展品还有一把钥匙、一个印玺。
这分别是法国凡尔赛宫皇家礼拜堂大门钥匙,以及清朝康熙帝所有的瑞兽纽“育德勤民”印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郭福祥介绍,凡尔赛宫和紫禁城这两座宫殿,都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权力;而钥匙和印玺,都是权力的象征。
这两件正摆在展厅门口的展品,亦是方便香港参观者进一步理解中法两所宫殿的共通之处。香港故宫馆馆长吴志华认为,展览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科学和艺术是中法当时的主要交流领域。”郭福祥表示,例如中国最早期的玻璃生产有法国人参与;康熙和雍正在位期间,曾进行过两次地理测绘,当中有关铜版测绘的制作和倡议等,很多都有法国人的参与,也因此留下了两幅精确的中国地图。
科学和艺术的交流,同样带来了两地文化的繁荣与共通。市民游客能够在是次特展中,看到中式的折扇上有法国宫廷图案;亦能在中国的珐瑯屏风中,见到婀娜的“洋仕女”图像。当东方的艺术形式添上了西方的浓墨重彩,一时间竟让人难辨身处何方。
同时,今次展览亦是香港首度在同一展览中,同时展出紫禁城及凡尔赛宫两个世界遗产的重要文物,展品包括9件中国国家一级文物,及法国凡尔赛宫的珍贵馆藏和新收藏等。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该特展由香港故宫馆、故宫博物院与法国凡尔赛宫联合主办,并于今年12月18日至明年5月4日向公众开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