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秒回顾十五运会闭幕式精彩瞬间
【70秒回顾十五运会闭幕式精彩瞬间】2025年11月21日晚,深圳前海欢乐剧场灯火璀璨,海风轻拂。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宣布闭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一场突破传统、震撼视听的“城市全景闭幕式”画上圆满句号。这场以“星辰大海”为主题的闭幕盛典,以海天为幕、城市为景,将科技、非遗与湾区情怀深度交融,在70秒的精华片段中浓缩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瞬间。闭幕式开场即以极具象征意义的视觉奇观震撼全场——舞台中央,一张巨大的“白纸”从水中缓缓升起,在光影变幻中逐渐舒展为立体画卷。这一设计呼应了深圳“改革创新”的城市基因,也暗喻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代的开拓精神。当45名演员手持红色建筑钢梁与舞者协同起舞,立体全景式还原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热火朝天的场景时,全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这座城市从渔村到国际都市的蜕变。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张“纸”在表演中不断变化形态:时而化作波浪翻涌,时而沉入水中化为汪洋,最终与舞台后方的城市天际线融为一体。总导演沈晨透露,这一设计灵感源自“白纸破水”的意象,既象征着湾区发展的无限可能,也隐喻着全运会“从零开始、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
作为全球首个“城市全景闭幕式”,科技元素贯穿始终。在《科创向未来》篇章中,30台高精度智能机器人与舞蹈演员在海上舞台完成全球首次“海上+高空”双场景集群表演。机械臂随旋律精准起舞,机器狗穿梭于演员之间,甚至与人类完成托举、翻滚等高难度动作。当数十只机械臂在夜空中排列成“15”的队形时,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科技不仅服务于表演,更深度融入叙事。在“大湾区交响”单元,粤港澳三地120名演员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将港珠澳大桥、广州塔等地标“搬”上舞台,与虚拟的龙舟、醒狮共舞。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流动的湾区画卷中。
闭幕式上,岭南非遗文化以全新姿态惊艳亮相。街舞与粤剧唱腔的节奏对话、携英歌舞元素的街舞破空而来、醒狮团演绎薪火相传的传奇……最令人动容的是清远连南瑶族非遗传承人与青年鼓手共同演绎的瑶族长鼓舞。他们边舞边唱,将来自粤北瑶山深处的古老旋律,与现代电子音乐完美融合,展现出非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经典IP的破壁重生同样令人耳目一新:街舞版“大圣归来”中,舞者以Breaking动作再现齐天大圣的桀骜不驯;在《仙剑奇侠传》的经典旋律中,香云纱的柔美与客家凉帽的灵动被舞者演绎得淋漓尽致;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的艺术团则以刚劲有力的拳法,将神话人物“哪吒闹海”的场景搬上舞台。
闭幕式上,新生代力量成为绝对主角。深圳少年警营乐团的58名少警代表以铿锵管乐奏响青春序曲,击剑表演划出凌厉气势,轮滑少年点燃全场热情,Breaking少年现场炫技,B-boxer以饱满节奏为闭幕式助威。来自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的吴珺博说:“希望大家能从这些充满运动感的动作中,感受到深圳小朋友们的活力。”更温馨的一幕出现在运动员入场环节。各省健儿自由组合、携手并肩走向舞台,广东、香港、澳门代表团同时入场,与开幕式动人一幕遥相呼应。苏炳添、马龙、潘展乐、王柳懿、王芊懿、王霜6位运动员手牵手现身舞台中央,领唱十五运会会歌《气势如虹》,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闭幕式的熄火仪式堪称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随着会旗缓缓落下,15根错落有致的立柱从舞台升起,15位顶级大提琴手端坐其上。全场灯光渐暗,唯留观众席上万千手机闪烁的星海温柔笼罩舞台。当最后一根立柱没入地面,广州主火炬塔顶端的火种缓缓熄灭,大提琴的余韵在夜空低回。此时,一条巨大的鳌鱼自海上游来——正是开幕式惊艳全场的那头岭南吉兽,从广州一路“游”至深圳。技术团队运用AIGC技术制作的创意短片,为闭幕式文艺展演《星辰大海》拉开序幕。最终,在流行歌手孙楠领衔的《欢迎常到湾区来》歌声中,全场观众挥舞荧光棒,共同唱响“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主题。
当全运会会旗交接到湖南省省长毛伟明手中,2029年第十六届全运会的邀约已悄然发出。这场以海天为幕、城市为景的闭幕式,不仅创造了全运会史上首次开放滨海实景、全球首个城市全景闭幕式、全国最大户外水上舞台三个“第一”,更以科技赋能文化、以创新诠释传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写下生动注脚。70秒的精华回顾,浓缩了13天的体育盛宴,更定格了一个时代的奋进姿态。正如闭幕式主题“星辰大海”所昭示的,这场盛会不仅属于粤港澳,属于中国,更属于每一个心怀梦想、勇毅前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