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硬核!中国军网发视频:大子弹 量大管够 大国重器不一般,用实力捍卫国家统一!
创始人
2025-11-22 13:02:33
0

  中国军网发视频:大子弹 量大管够

  【中国军网发视频:大子弹 量大管够】近期,中国军网发布某地官兵训练视频,视频中官兵为装甲车装上大型备弹进行射击训练。据视频显示,视频重点呈现了航母甲板弹药转运、歼-20与歼-16密集编队、运-20战略空降等实战化训练场景,并多次突出弹药储备规模。其中,“量大管饱”(或“量大管够”)成为贯穿全片的关键词,直观展现了中国军工产能与战备物资的充足性。视频包含多款大型弹药(如火箭炮、穿甲弹)的装填与发射画面,被网友称为“大子弹”。就在视频发布前两周,日本右翼政客高市早苗在东京智库论坛上公然叫嚣"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妄图将日本自卫队纳入台海冲突的军事同盟体系。这种突破战后秩序的危险言论,与民进党当局"倚外谋独"的行径形成共振,严重威胁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军网选择此时发布实战化训练视频,绝非偶然。视频中反复出现的弹药装填场景极具象征意义:某新型火箭炮系统单管齐射时,24枚火箭弹在3秒内形成覆盖3平方公里的火力网;99A主战坦克发射的125毫米穿甲弹,以1700米/秒的初速穿透2米厚均质钢装甲;航母甲板上,带弹起飞的歼-15舰载机挂载的YJ-83K反舰导弹,射程覆盖整个第一岛链。这些"大子弹"的实战化运用,正是对某些势力军事冒险企图的直接警告。

  视频中"量大管够"的底气,源自中国军工体系的全链条突破。以火箭炮系统为例,某新型模块化火箭炮已实现"一车多弹"配置,既能发射300毫米常规火箭弹,也可兼容370毫米制导火箭弹,单炮齐射可覆盖整个战术纵深。这种"一专多能"的设计理念,使单台装备的作战效能提升300%。

  在穿甲弹领域,中国科研团队攻克了钨合金弹芯精密成型技术,最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穿透能力达到800毫米均质钢装甲,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弹药已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从稀有金属提炼到精密加工,从火炸药配方到引信系统,完全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航母弹药转运场景则展现了中国海军的后勤保障能力。视频中出现的自动化弹药升降机,每分钟可转运12枚重达1.5吨的防空导弹,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5倍。这种"舰载弹药快速补给系统"已实现与岸基弹药库的智能联网,确保航母战斗群在远海作战时能持续获得弹药支援。

  视频最震撼的片段,莫过于多军种联合作战场景:歼-20隐身战机利用超音速巡航能力突破防空网,为后续跟进的歼-16电子战机开辟通道;运-20运输机在预警机指挥下,在敌防空火力圈外实施"蜻蜓点水"式空投,将特战分队精准投送至目标区域;地面装甲集群在无人机群引导下,对"敌"指挥所实施"点穴式"打击。这种"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作战模式,正是中国军队推进军事变革的生动写照。

  在弹药运用上,视频展示了"智能弹药"的实战化水平。某型末制导炮弹采用毫米波/红外复合制导,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命中精度达到CEP≤3米;新型反辐射导弹具备"记忆跟踪"能力,即使目标雷达关机仍能根据先前位置实施攻击;卫星制导炸弹则实现了"发射后不管",可在云层下自主攻击移动目标。这些智能化弹药的大规模装备,使中国军队具备了"发现即摧毁"的作战能力。

  回望历史,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钢铁长城。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军进驻台湾,从1945年台湾光复到如今的两岸融合发展,每一次统一进程都伴随着军事力量的坚实保障。当前,面对民进党当局"以武谋独"的疯狂行径,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快车道。视频中出现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虽未直接亮相,但其存在的威慑力已不言而喻。这款被称为"航母杀手"的武器,射程覆盖第二岛链,末端机动变轨能力使现有反导系统难以拦截。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已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海上打击体系:空中有轰-6N携带的空射反舰导弹,海面有055型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水下有093B型攻击核潜艇配备的潜射反舰导弹。这种立体化打击能力,确保任何分裂行径都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中国军网发布的这段视频,既是军事训练的成果展示,更是战略威慑的精准传递。当"大子弹"的轰鸣划破长空,当"量大管够"的誓言响彻云霄,世界看到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战略定力与捍卫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历史已经证明,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注定失败;现实更将证明,中国军队有足够的能力、信心和智慧,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就是"大国重器"赋予我们的时代底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