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岛有多人往海里“放生”大米
【葫芦岛有多人往海里“放生”大米】2025 年 11 月 20 日,辽宁葫芦岛一处海边码头发生了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多名中老年人将多袋已开封的大米倾倒至海中。现场视频显示,一名短发女子在与家人通话时称 “在海边,刚放生”,随后也加入了倾倒大米的行列。这一幕被路人拍下并上传网络后,迅速引发热议。许多网友对 “放生大米” 的行为表示不解,质疑其既浪费粮食,也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根据现场视频显示,在葫芦岛的一处海边码头,几名中老年人正将多袋包装大米开封后倾倒入海。整个过程中,参与者神情认真,口中还念念有词。一位现场目击者表示,她起初以为这些人在喂鱼,走近才发现他们倾倒的竟是超市常见的包装大米。她听见其中一位短发大姐正拿着手机和家人通话,语气平常地说:“我们在海边呢,刚放生完。”“放生大米?我以为是听错了。” 这位女士事后表示,她见过有人放生鱼、放生乌龟,甚至听说过放生小鸟的,但把大米倒进海里 “放生”,还真是头一回见识。视频发布者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中,并非第一次分享此类内容。记者发现该用户曾于今年 7 月 25 日发布同一地点 “放生” 整筐蟹类的视频,画面中同样有人伴随念诵行为。
11 月 21 日,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就此事作出回应,称该行为属个人行为,确实存在浪费粮食的问题。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若大规模向海中投放异物进行所谓 “放生”,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当地佛教协会工作人员也回应称,“放生大米” 并非佛教理念,也不是佛教徒应做的事。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解释,大米泡久了会发胀,既浪费粮食又可能污染海洋环境。目前当事人已离开,暂无法追溯,但后续巡逻人员会加强监管。截至 11 月 21 日下午,事件的具体背景及参与动机尚未明确,相关部门未透露是否将进一步介入处理。
针对这一事件,环保专家指出,将大量大米倾倒入海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大米看着无害,但含淀粉,容易发酵,堆多了会让水里的氧气被消耗。这不仅可能危害鱼类,还会破坏整个小片海水的生态平衡。任何东西只要不是海里天然存在的,大量丢进去都会改变局部水质和生态。海水冲上来,把散落的大米卷走,有些米粒在浅水区打着旋,慢慢沉入海底。此外,这种行为还涉及严重的食品浪费问题。大米作为主食来源,如此倾倒既违背了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也不符合反食品浪费法的相关规定。
“放生大米” 视频在网络传播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许多网友对这种行为表示无法理解。有网友调侃说,这大概是在 “超度米饭”?更多人则直接质疑该行为既浪费粮食,也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一些理性网友指出,人有想做好事的心,这没毛病,但方式错了才显得尴尬。大米放到海里不会让生灵更平安,反而可能给海洋添麻烦。“如果真想让心意落地,捐给食物银行也好,送给有需要的人也好,都比把大米倒进海里更有价值。” 一位网友评论道。
近年来,各种 “离奇放生” 的事时有发生。有的放生矿泉水,有的放生蟑螂,还有放生牛奶与米面油、鱼豆腐之类。放生原本是出于慈悲之心,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以同理心将被捕获的动物放归自然,给动物一条生路,体现对动物的关爱,这是善良的表现,也是为了给自己积德、祈福。但放生大米之类,就与放生的初衷丝毫扯不上关系。大米属于人工种植水稻得来的产品,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皆辛苦。这些经过加工的农作物产品,倒进水里既不会发芽,也不会生根,不会形成新的生命,只会白白腐烂掉。如此 “放生” 又有什么意义?
从法律角度看,将米面油之类食品 “放生” 到水中,属于明显的浪费行为。反食品浪费法明确指出,防止食品浪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包括废弃、因不合理利用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等行为,都属于食品浪费的范畴。将米面油之类放生,这就属于浪费食品的行为,道德上不允许,法律上也禁止。即使米面油等食品因为存放过久,过了保质期,不能食用,也可以进行其他方式的合理利用,而非直接倒入海中。
几位老人在葫芦岛海边 “放生大米” 的行为,随着米粒沉入海底,却留下了层层涟漪。当环保意识与传统文化习俗产生冲突,当良好初衷与实际效果背道而驰,这一事件给社会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在珍惜粮食与保护环境的双重考量下,如何引导公众以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表达善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课题。 毕竟,真正的善举,应当既尊重自然规律,又符合社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