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板指跌超4% 全市场近百股跌停
【创业板指跌超4% 全市场近百股跌停】11月21日,A股市场遭遇剧烈震荡。创业板指以4.02%的跌幅领跌三大指数,沪指、深成指分别下挫2.41%和3.41%,沪深两市成交额激增至1.97万亿元,较前一日放量2575亿元。这场突如其来的调整中,近5100只个股飘绿,99只个股跌停,锂电池、有机硅、存储芯片等前期热门赛道集体重挫,而AI应用、军工板块则逆势走强。这场“冰火两重天”的行情,不仅暴露出市场结构性矛盾,更折射出全球资本博弈下的中国资产定价权争夺。当日行情呈现典型的“高开低走”特征。早盘受英伟达业绩超预期及券商合并传闻刺激,三大指数集体翻红,但多头攻势仅维持半小时便迅速瓦解。锂电池产业链成为重灾区:盛新锂能、天华新能等12只个股跌停,宁德时代放量下跌6.3%,带动整个新能源板块市值单日蒸发超2000亿元。有机硅概念晨光新材、存储芯片龙头德明利等科技股的集体跌停,进一步加剧市场恐慌情绪。“这轮调整本质是估值与业绩的再平衡。”华西证券策略分析师指出,11月以来市场持续缩量震荡,活跃筹码基本完成交换,但部分板块估值已脱离基本面支撑。以锂电池为例,尽管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但当前板块市盈率中位数仍达45倍,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18倍的平均水平。
资金流向数据印证了这种结构性分化。当日北向资金净流出127亿元,但科创50ETF却逆势获得55.37亿元资金净流入,近10个交易日累计吸金35.88亿元。这种“越跌越买”的抄底行为,凸显硬科技赛道对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在普跌行情中,两条主线格外醒目:一是以AI应用、军工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板块逆势上扬,榕基软件5连板、久之洋20CM涨停;二是银行、石油等传统权重股展现防御属性,中国银行续创历史新高,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行股价集体走强。
这种分化背后是资本市场的深层变革。广东省近日发布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要突破4400亿元,算力规模超60EFLOPS。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AI算力、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正成为资金新宠。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锂电池行业虽然仍保持30%的年复合增长率,但产能过剩隐忧已现——2025年前三季度行业产能利用率仅68%,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
“市场正在用脚投票选择未来。”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分析称,当前A股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新能源等传统赛道需要时间消化估值泡沫,而AI、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则需要业绩兑现支撑。这种转换过程必然伴随剧烈震荡,但长期看将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当日有色金属市场也出现异动。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沪铜、沪铝主力合约分别下跌0.64%和0.89%,而伦铜、伦铝则逆势上涨1.2%和0.9%。这种内外盘分化现象,折射出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定价权的激烈争夺。
“人民币汇率波动、中美利差倒挂等因素,正在改变跨境资本流动格局。”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指出,虽然当日北向资金净流出超百亿,但11月以来通过ETF、QFII等渠道流入的长期资金仍保持稳定。特别是科创50ETF持续获得资金增持,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创新的长期信心未改。
这种信心在政策层面得到有力支撑。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将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纳入采购范围,并要求供应商不得设置不合理歧视条款。这一举措不仅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政策托底,更向全球投资者传递出中国坚定推进绿色转型的决心。
面对市场剧震,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机构普遍认为,当前行情具有典型的“指数震荡、结构分化”特征,操作上应把握三条主线:硬科技赛道:关注AI算力、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政策支持领域,重点布局具有核心技术壁垒的龙头企业;红利资产:银行、公用事业等低估值、高股息板块仍具备防御价值,适合作为组合压舱石;困境反转:新能源、消费电子等调整充分的板块,可择机布局业绩拐点明确的细分龙头。
“市场永远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正如段永平所言,投资的本质是认知变现。在这场全球资本博弈中,中国资本市场正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定价权——从全面注册制改革到科创板做市商制度,从ETF互联互通到跨境理财通扩容,一系列制度创新正在重塑市场生态。
当创业板指的阴线刺破4%的跌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字的跳动,更是一个成熟市场在转型期的必然阵痛。历史经验表明,每次重大技术革命都会伴随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但最终胜出的,永远是那些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的先行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唯有坚持价值投资、拥抱科技创新,方能在风云变幻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