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龙说着说着快哭了
【马龙说着说着快哭了】澳门银河综艺馆的灯光下,37 岁的马龙在赛后发布会上几度停顿,声音微颤。当他说出 “希望我们一起好好成长,好好变老” 时,这位乒坛传奇的眼中闪烁着泪光,现场寂静无声。“这 20 年走过来,自己也没有想到……” 马龙的声音在发布会现场响起,带着一丝哽咽。2025 年 11 月 20 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落幕,马龙率领北京队以 3:1 战胜上海队,夺得金牌。这一刻,他填补了职业生涯最后一块荣誉空白—— 全运会男团冠军,实现了真正的 “全满贯”。而赛后的动情时刻,却比金牌更令人动容。
这场 “京沪大战” 被视为全运会乒乓球史上最激烈的对决之一。北京队派出马龙、王楚钦、黄友政的 “老中青” 组合,迎战上海队樊振东、许昕、周恺的豪华阵容。首盘男双比赛,马龙搭档 20 岁的黄友政出战,以 3:1 击败许昕 / 周恺,为北京队拿下关键第一分。尽管小组赛中他们曾输给同一组合,但决赛中马龙用经验稳住阵脚,不仅控制节奏,更安抚了年轻队友的情绪。第三盘单打,马龙再次出战,对阵周恺。他以 3:0 的比分干净利落地取胜,两局关键分打到 13:11 和 14:12,展现出 “六边形战士” 的绝对掌控力。整场比赛中,马龙独得两分,成为北京队夺冠的绝对核心。当王楚钦在第四盘战胜许昕,锁定胜局时,北京队时隔32 年重新捧起全运会男团冠军奖杯。
“当你真正投入比赛时,不会刻意区分这是全运会、奥运会还是省运会。” 马龙在回应这枚金牌的意义时这样说。然而,当采访深入,这位一向沉稳的冠军也难掩激动。回顾 20 年职业生涯,他坦言:“十年前的自己未曾设想过今天仍会站在乒乓球的舞台上。” 马龙的声音开始哽咽:“尽管这 20 年时光过去了,但是我觉得仍然留在自己身上的影子,对于乒乓球的这种热爱,以及自己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自己还是保持住了。” 他特别感谢了一直以来支持他的球迷和所有陪伴他的人,说出了那句充满温情的话:“希望我们一起好好成长,好好变老。” 现场记者描述,马龙在发言时几度眼眶泛红,强忍泪水。那个在赛场上永远冷静的 “六边形战士”,此刻展现出了他最真实的一面。
这枚金牌对马龙而言,意义非凡。从 2005 年首次参加全运会至今,马龙已累计获得5 金 3 银 4 铜。他集齐了全运会男单、男双、混双金牌,独缺一枚男团金牌。为了填补这个空白,马龙在本届全运会只报名了男团一个项目,目标明确。他的专注与付出,最终为北京队带来了胜利,也为自己带来了职业生涯的完美拼图。赛后,马龙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两个字:“完美”。他的职业生涯确实已无比圆满:奥运会 6 金、双圈大满贯、全运会 “全满贯”…… 北京队主教练张雷在发布会上坦言:“这是马龙最后一次全运会。” 虽然马龙本人没有直接确认,但这句话无疑为这个夜晚增添了告别的意味。
马龙的职业生涯,就是一部中国乒乓球的传承史。2005 年第十届全运会,马龙战胜马琳获得男单铜牌,那时的他还是个青涩少年。二十年来,他带着王楚钦成长,如今又提携黄友政。当媒体问及 “之前你带着王楚宾,现在带着黄友政打男双” 时,马龙立刻打断:“我可没带着,现在是他们带着我。” 这种谦虚的态度,正是马龙作为体坛楷模的体现。尽管他已是乒坛活传奇,却始终保持着学习者的心态。近年来,马龙的身上多了许多新标签 ——中国乒协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他开始思考运动员之外的角色,曾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请教 “运动员如何进入国际体育管理组织”。但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他对乒乓球的热爱始终如一。“虽然 20 年过去了,但我对乒乓球的热爱、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依然如初。”
马龙的动情,不仅关乎一枚金牌,更关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有网友在他的社交媒体下留言:“马龙的圆满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他用 20 年的坚持、汗水与智慧亲手铸就。” 另一位网友写道:“感谢马龙,他让我们相信,完美不是神话,而是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选择不放弃的自己。” 当马龙说出 “好好成长,好好变老” 时,他不仅是在对自己和球迷说,也是在对他热爱的乒乓球运动说。他的老队友许昕在发布会上感慨:“除了马龙,应该没有人在这个年龄上比我强了。没有马龙强,说出去也不丢人。” 这句话引得马龙和现场记者都会心一笑。
马龙在发布会上的哽咽,不只是对一场胜利的感慨,更是对二十年职业生涯的深情回望。当 “完美” 成为结局,当 “成长” 与 “变老” 成为约定,马龙用他的眼泪告诉我们:最动人的不是金牌,而是那颗历经千帆仍滚烫的初心。 他的故事远未结束,只是开启了新的篇章 —— 无论身在何处,他对乒乓球的热爱,都将如那记 “下蹲式发球” 一样,在时光中永恒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