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炳添举起战靴示意“挂靴”
【苏炳添举起战靴示意“挂靴”】11月20日晚,苏炳添在十五运会田径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后,高举战靴宣布“挂靴”退役,其领衔的广东队以38.71秒获得第四名。赛后他赤脚向观众鞠躬致谢,现场队友跪下膜拜!11月20日晚的十五运会田径赛场,当广东队以38.71秒冲过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终点线时,全场观众的目光却聚焦在一位赤脚站立的运动员身上——34岁的苏炳添高举战靴,向看台深深鞠躬,用最浪漫的方式为20年职业生涯画下句点。队友们突然集体跪地膜拜的场景,让这场本应充满遗憾的第四名之战,瞬间升华为中国田径史上最动人的告别仪式。决赛枪响前,苏炳添蹲在第四棒起跑器上,眼神如猎豹般锐利。尽管广东队前三棒交接稍显迟滞,但就在他接过接力棒的刹那,整个场馆的空气都仿佛沸腾燃烧起来——起跑反应迅疾如电,仅0.14秒;弯道加速,他宛如一道划破夜空的红色闪电;最后20米,他全力冲刺,压线而过……这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他已重复了上千次,但在这非凡之夜,却显得尤为庄重而珍贵。冲过终点线后,他并未如往常般振臂高呼,而是缓缓蹲下,轻轻脱下那双陪伴他征战东京奥运会的金色战靴,高举过头,仿佛在向世界庄严宣告:“我的赛道之旅,至此告一段落。”
当观众席爆发出如雷鸣般的掌声时,苏炳添突然赤脚走向看台,向四面八方的观众深深鞠躬致意。这一举动让现场瞬间陷入一片静谧——他的脚踝上还贴着肌效贴,脚底因长年累月的艰苦训练而布满老茧,但此刻的他,却像一位最虔诚的信徒,用最质朴、最原始的方式,触摸着这片承载了他无数荣耀与汗水的跑道。队友们见状,突然集体单膝跪地,双手举过头顶,做出膜拜的姿势。这一突如其来的仪式,让苏炳添眼眶微湿,他笑着指向天空,轻声说道:“看,星星都出来了,它们也在为我们闪耀。”
回溯往昔,2009年全运会,年仅19岁的苏炳添首次在全国大赛中亮相,在100米决赛中以10秒52的成绩获得第六名。那时的他,或许未曾料想,自己将在12年后成为首位跑进9秒83大关的黄种人。从初出茅庐的“广东仔”到誉满天下的“亚洲飞人”,他的每一步都踏在质疑与突破的锋刃之上。2011年,全国锦标赛上,他以10秒16的成绩夺冠,打破了全国纪录,却因“个子矮(仅1米72)、步幅小”而被专家断言“潜力有限”;2015年,尤金世锦赛上,他以9秒99的成绩成为首位闯进10秒大关的亚洲选手,赛后对着镜头振臂高呼:“中国速度,世界瞩目!”;2021年,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上,他以9秒83的成绩刷新亚洲纪录,决赛中起跑反应0.142秒全场最快,被网友戏称为“起跑器成精”;2023年,年已34岁的他仍以9秒97的成绩夺得全国冠军,被媒体赞誉为“田径界的勒布朗·詹姆斯”。
他的训练日志里写着:"每天比别人多跑10米,一年就是3650米,十年就是36公里。"这份执着让他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成为首个担任奥运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的田径运动员。脱下战袍的苏炳添,是暨南大学副教授、两个孩子的父亲,更是中国田径的"推广大使"。他曾在综艺节目里教明星跑百米,用"苏炳添式幽默"化解紧张:"起跑别学我,我起跑反应太快容易抢跑!";在校园讲座上,他鼓励学生:"跑不过别人?那就跑过昨天的自己。";疫情期间,他录制居家健身视频,带着网友一起做"高抬腿挑战",评论区秒变大型认亲现场:"苏教授,我腿抬到抽筋了!"
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对后辈的提携。当18岁小将陈冠锋跑出10秒06时,苏炳添在混合采访区拦住记者:"先别问我,去采访他!中国田径需要更多新鲜血液。"这种传承,让中国短跑从"独孤求败"变成"群雄逐鹿"。
当苏炳添高举战靴的瞬间,无数网友在社交媒体刷屏:"我的青春结束了""原来英雄也会老去"。但他早已为退役后的生活铺好路:在暨南大学开设"短跑技术分析"课程,用运动科学延续热爱;成立"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培养下一代"中国飞人";甚至计划带家人去旅行——这个把跑道当第二故乡的男人,终于有时间陪妻子看日出,教儿子骑自行车了。
正如他在退役声明中所写:"速度可以暂停,但热爱永不停歇。"当夜的全运会赛场,当苏炳添赤脚走在跑道上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运动员的谢幕,更是一个时代符号的传承——那些在起跑器前咬紧牙关的瞬间,那些冲过终点后仰天长啸的呐喊,那些用0.01秒与命运较劲的执着,早已化作中国田径史上最璀璨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