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宇宙超大质量黑洞被发现
【早期宇宙超大质量黑洞被发现】一束在宇宙中旅行了超过 130 亿年的光,带来了早期宇宙一个 “小星系大黑洞” 的惊人秘密。2025 年 11 月 20 日,欧洲航天局发布了一项震撼天文学界的发现: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国际研究团队在宇宙大爆炸后仅约5.7 亿年,就探测到了一个正在活跃生长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个黑洞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其所在的宿主星系,挑战了天文学界关于黑洞与星系共同演化的传统认知。这个被称为CANUCS-LRD-z8.6的遥远星系,属于韦布望远镜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神秘 “小红点” 天体,其独特性质正帮助科学家重新思考早期宇宙中黑洞的形成与生长机制。
韦布望远镜的近红外光谱仪捕捉到了来自 CANUCS-LRD-z8.6 星系的微弱光线,这些光线已经在宇宙中传播了约 132 亿年。分析光谱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了高度电离的气体以及气体围绕一个中心源快速旋转的迹象 —— 这些都是活跃吸积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关键特征。研究负责人、卢布尔雅那大学的罗伯塔・特里波迪解释道:“这一发现确实非凡。我们观测了一个大爆炸后不到 6 亿年的星系,它不仅拥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且这个黑洞正在快速成长 —— 远比我们在如此早期的星系中预期的要快得多。”
最让科学家惊讶的是,这个黑洞与宿主星系之间的质量比例严重失衡。数据显示,这个黑洞的质量高达1 亿倍太阳质量,而它所在的星系却相对紧凑,且尚未产生大量重元素,表明其仍处于演化的早期阶段。韦布望远镜的光谱数据使团队能够将 CANUCS-LRD-z8.6 星系中恒星的总质量与其中心黑洞的质量进行比较—— 这是一个重要的比例,因为天文学家一直认为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与星系通过恒星增长的增长是相关的。然而,即使 CANUCS-LRD-z8.6 是这一时期已知最庞大的宿主星系,其中心黑洞的质量仍然远超科学家基于常规比例关系的预测。
这一发现对现有的黑洞与星系共同演化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天文学家此前观察到,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与其宿主星系之间存在关联:星系长得越大,其中心的黑洞也变得越大。但研究团队表示,此次观测结果挑战了这一观点。卢布尔雅那大学的尼古拉斯・马蒂斯博士指出:“来自韦布的光谱特征揭示了星系中心有一个正在吸积的黑洞的清晰迹象,这是以前的技术无法观测到的。更引人注目的是,与它的恒星质量相比,这个星系的黑洞质量过高。这表明在早期宇宙中,黑洞的增长可能比宿主星系的增长快得多。” 这一发现为研究星系、黑洞的形成及其关系开辟了新的视角。
CANUCS-LRD-z8.6 是韦布望远镜发现的一类被称为 “小红点” 的天体的代表。在韦布望远镜开始观测的三年里,它对早期宇宙的巡天发现了越来越多遥远且异常红的物体,天文学家称它们为 “小红点”。这些天体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因为它们似乎不符合我们对星系如何与其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同步演化的理解。这些 “小红点” 要么密度太大,无法解释其恒星的质量,要么在如此小的星系中拥有质量过大的超大质量黑洞,导致一些科学家称它们为 “宇宙破坏者” 星系。CANUCS-LRD-z8.6 的发现可能最终为科学家解答这些奇特的 “小红点” 之谜提供了线索。
这一发现充分展示了韦布望远镜革命性的观测能力。韦布望远镜是迄今为止发射到太空的最大、最强大的望远镜,其灵敏度和红外能力使它能够捕捉到来自宇宙最早期的光线,这些光线由于宇宙膨胀已经红移到红外波段。欧洲航天局为这一任务提供了发射服务、近红外光谱仪 (NIRSpec) 和 50% 的中红外仪器 (MIRI)。这些仪器对于分析 CANUCS-LRD-z8.6 等遥远天体的特性至关重要。研究团队已经计划使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 / 亚毫米波阵列 (ALMA) 和韦布望远镜进行额外观测,以进一步研究星系中的冷气体和尘埃,并完善对黑洞特性的理解。
科学家计划继续寻找类似 CANUCS-LRD-z8.6 的星系,以深入了解黑洞和星系的起源。卢布尔雅那大学的马鲁沙・布拉达奇教授表示:“这一发现是理解宇宙中第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一个激动人心的步骤。这个星系中黑洞的意外快速增长引发了关于哪些过程允许如此巨大的天体如此早期出现的疑问。” 随着天文学家继续用韦布望远镜探索早期宇宙,预计会有更多惊喜出现,从而更详细地描绘出第一批超大质量黑洞如何生长和演化的图景,为今天照亮宇宙的明亮类星体的形成奠定基础。
CANUCS-LRD-z8.6 的发现,不只是增加了一个遥远黑洞的记录,更动摇了我们对宇宙早期黑洞与星系演化关系的认知。当一个小小的红色光点,足以颠覆我们百亿年的宇宙演化模型,或许正是科学最迷人的地方 —— 在无尽的宇宙面前,人类永远保持谦卑与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