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日方武力介入台海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如日方武力介入台海中方必将迎头痛击】2025年11月13日,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以四连问直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谬论,正告日方“不要在台湾问题上玩火,玩火者必自焚”。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抛出惊世骇俗的言论,宣称若中国大陆对台湾动用武力,将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暗示自卫队可据此行使集体自卫权。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国际舆论哗然。尽管中方在第一时间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但高市早苗在11月10日的国会质询中仍强硬表态“言论符合政府立场,无意撤回”,甚至补充称“今后发言会更谨慎”——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狡辩,被舆论批评为“在悬崖边加速冲刺”。
“日本当政者正在将国家绑上分裂中国的战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分析指出,高市早苗的言论不仅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更直接挑战《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精神,“这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衅”。
在11月13日的记者会上,林剑以罕见严厉的措辞展开反击。他连发四问直指日本右翼势力要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日本曾对台湾实行50年殖民统治,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军国主义时期,日本以‘存亡危机’为借口制造‘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给亚洲乃至世界带来深重灾难。今天高市早苗再提‘存亡危机事态’,究竟是何居心?是否要重蹈军国主义覆辙?是否要再次与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为敌?是否企图颠覆战后国际秩序?”
这四问如四记重锤,击碎了日本右翼势力“历史健忘症”的伪装。数据显示,日本军国主义在1931年至1945年间,造成中国军民伤亡超3500万人,其中台湾地区伤亡人数超过60万人。这段血泪史,正是中方反复强调“日本必须深刻反省历史罪责”的根源。
面对日方挑衅,中方迅速展开多维度反制。军事层面,东部战区于11月9日启动“联合利剑—2025”实战演习,山东舰航母编队突破第一岛链,逼近琉球群岛以东海域。日本防卫省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南昌舰”率领的编队,曾在11月11日凌晨与日本海上自卫队“摩耶级”驱逐舰发生对峙,双方最近距离仅12海里。
在经济领域,中方对日本军工企业的制裁已产生实质性影响。11月10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5家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其参与中国招投标项目,并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受此影响,三菱重工股价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暴跌7.3%,创下2024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法律层面,中方在联合国提出“琉球地位未定论”,强调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琉球群岛主权归属问题尚未解决。这一动作直接戳中日本战略软肋——若琉球主权争议重启,日本苦心经营的“西南诸岛防御链”将瞬间崩塌。
尽管高市早苗的言论在政界引发争议,但日本资本市场却给出截然不同的反应。11月10日,防务板块集体暴涨,三菱重工股价一度上扬7.3%,显示出资本对军备扩张的乐观预期。然而,日本社会的真实温度却与股市形成鲜明对比。
NHK最新民调显示,76%的日本民众反对自卫队参与海外战争,冲绳地区反对率更高达91%。当地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想被卷入别人的战争,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在11月12日的那霸市反战集会上,市民高举“不要战争”“琉球不是战场”等标语,抗议政府将冲绳推向火坑。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右翼势力的冒险行径,甚至引发美国盟友的隐忧。11月11日,美国总统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直言:“我们很多盟友不是我们的朋友,他们在贸易上占我们的便宜更多。”虽然未直接点名日本,但分析人士指出,这番言论折射出美国对日本军事扩张的警惕——一个过度强硬的日本,可能打破东亚战略平衡,最终反噬美国利益。
面对日方挑衅,中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林剑在记者会上重申:“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他特别强调,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坚决行使《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赋予的自卫权”。
这种底气,源于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达2.3万亿元人民币,是日本的3.2倍;中国海军拥有3艘航母、50艘驱逐舰,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东风-41洲际导弹、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等“大国重器”,构成对任何干涉势力的战略威慑。
历史不会原谅健忘者,更不会宽恕挑衅者。日本当政者若继续在台湾问题上玩火,等待他们的,必将是历史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