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日方武力介入台海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如日方武力介入台海中方必将迎头痛击】11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发表的涉台错误言论作出强硬回应。中方明确警告,若日方胆敢以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国必将依法行使自卫权予以坚决反击。这场外交交锋,将中日关系推向历史敏感点,更凸显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11月12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公然宣称,若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她强调该言论“符合日本政府立场”,且“无意撤回”。这一表态被视为对中方核心利益的直接挑衅,其危险性在于试图将日本国内安全议题与台海局势强行捆绑,为军事干预制造借口。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早苗的发言与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上的侵略逻辑高度相似。1931年,日本以“中国东北威胁日本存亡”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最终导致全面侵华战争。今日,日方再次抛出“存亡危机”论,其真实意图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惕。面对日方挑衅,中方从四个维度展开有力回击:历史维度:林剑指出,202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日本曾对台湾实施50年殖民统治,期间强制推行日语教育、掠夺资源、镇压抗日运动,其罪行罄竹难书。如今日方重提“存亡危机”,实为对历史罪责的公然抵赖。法理维度:中方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日本作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签署国,明确承认台湾归还中国。日方此举严重违反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尤其是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承诺。
现实维度:中国国防部同步表态,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已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近期,东部战区组织海空联合演训,055型驱逐舰、歼-20战斗机等先进装备常态化巡航台海,形成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外部干涉的强大威慑。道德维度:中方直指日方“双重标准”——一方面宣称“专守防卫”,另一方面却与美国深化《日美安保条约》联动,将钓鱼岛、台湾纳入所谓“西南岛屿防卫”范围。这种将自身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主权基础上的行为,暴露了日方战略的虚伪性。
高市早苗的言论引发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深度担忧。作为极右翼代表人物,她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并主张修改和平宪法。此次抛出“存亡危机”论,被视为其推动日本“军事正常化”的试探性动作。
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防卫费已突破6.8万亿日元,较上年增长16.5%,创历史新高。其采购的“战斧”巡航导弹、F-35B战斗机等进攻性武器,远超“专守防卫”所需。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与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联动日益紧密。2025年美日“利剑”联合军演首次将台海冲突纳入假设场景,模拟“夺岛作战”与“海上封锁”。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着相似的韵脚。”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专家指出,日方若执意将台湾问题作为突破战后体制的突破口,必将重蹈覆辙。1945年日本战败时,广岛、长崎的核爆废墟已证明:侵略之路没有赢家。
中方严正声明获得国际社会广泛理解。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外部势力无权干涉;东盟十国在联合声明中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非洲联盟发表声明,反对任何国家以“安全”为名破坏地区稳定。
就连美国内部也出现分歧。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在回应时,刻意回避支持日方言论,仅表示“希望各方保持克制”。这种模糊态度,暴露出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矛盾——既想利用日本制衡中国,又担心被拖入直接军事冲突。
面对日方挑衅,中国展现出战略定力与战术灵活性。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递交严正交涉函,明确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另一方面,解放军在台海周边持续开展实战化演练。据台湾防务部门统计,2025年10月以来,解放军军机进入台“西南空域”频次同比增加47%,其中半数以上为夜间训练。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法律层面完善反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第33条明确规定,对于“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中国有权采取反制措施。这为未来可能的对日制裁提供了法律依据。
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中日两国都面临抉择:是重蹈军国主义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覆辙,还是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答案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更影响亚洲乃至世界的未来。
中国始终秉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愿与日方发展正常国家关系。但历史经验表明,对侵略者的纵容只会换来更大的灾难。正如林剑所言:“玩火者必自焚。”这句话,既是对日方的警告,也是对所有试图破坏地区和平势力的庄严宣告。当东海的波涛依然拍打着钓鱼岛的礁石,当台北的101大楼依然见证着两岸的烟火,我们更应铭记: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而是需要共同守护的珍宝。任何试图将台湾问题作为地缘政治棋子的行为,最终都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