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阔天空》一响 谁的DNA动了
【《海阔天空》一响 谁的DNA动了】11 月 9 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的全运会,这场以《圆梦未来》为主题的盛会,通过 “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 三个篇章展现湾区图景,而当 Beyond 乐队的经典前奏响起,全场六万名观众不约而同地起立合唱《海阔天空》。这一晚,这首诞生 32 年的粤语摇滚穿越时空,成为连接几代人情感的音乐纽带,有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当《海阔天空》响起,我的 DNA 动了!”
这场动人场景的背后藏着精心设计的匠心。十五运会开幕式音乐总设计、著名作曲家舒楠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透露,选择这首歌时就预想了场景:“所有演出者登台后,电声乐队伴奏,歌手同全场观众大合唱,山呼海啸,每个人打开手机电筒跟着音乐摇摆。” 现场真实还原了这一想象 —— 当 “大湾区哥哥” 陈小春、谢天华、林晓峰、钱嘉乐联袂演绎时,观众自发点亮手机灯光,整个体育场瞬间化为一片星海。舒楠感动地说:“我确实看到很多人流下热泪。年轻人或者所有跟着粤港澳大湾区一起奋斗的人,听到这首歌后都会流下激动的眼泪,凝聚力很大。”
《海阔天空》的穿越力源于其坎坷创作背景与深刻精神内核。这首歌由黄家驹作词作曲,是 Beyond 乐队 1993 年发行的粤语歌曲,记录了乐队十年心路历程,尤其承载了 1992 年赴日本发展时的艰辛与对理想的坚持。彼时,成为国际化乐队的梦想遭遇日本严苛的制作要求与语言障碍,Beyond 一度消沉,却在低潮期创作出这首标志着乐队真正成熟的作品。乐评人韩浩月曾指出:“经典之作,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时光流逝与岁月变迁,都能点燃听众情绪,并以此为媒介,在过去与当下之间建立起一种割舍不断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核心是永不褪色的理想主义。舒楠解读道,这首歌 “给观众带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坚持自己的理想、永远不放弃的信念”。一位文化评论家也分析,Beyond 音乐的持久魅力在于真诚:“那个年代的经典香港歌曲,无论是励志向上,还是低沉迷茫,无一例外都格外真诚,带着对时代、对个体的深沉扣问,哪怕找不到答案,扣问不会停止。” 这种精神在当今依然熠熠生辉,正如一位 00 后大学生在评论区的留言:“以前觉得这是父辈的老歌,直到考研失败那天,突然听懂‘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这条留言获得了 23 万点赞。
在这场开幕式上,《海阔天空》并非唯一的情感引爆点,多首金曲共同诠释着 “共办、共享、共融” 的理念。刘德华带领全场演唱的《中国人》引发六万人合唱,舒楠解读:“这首歌代表了中国人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当粤港澳三地代表团联合入场时,《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场馆,舒楠表示:“我们需要一首凝聚祖国大家庭的歌曲,当全场齐唱这首歌时,许多人激动落泪。” 这些旋律与 “三地同步升国旗”“共同点火” 等仪式一起,让开幕式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如今,《海阔天空》的影响力已超越语言与时代界限。在 B 站,这首歌的二创视频播放量突破 2 亿次,Z 世代用说唱、古风、电音重新演绎经典,弹幕刷满 “穿越时空的共鸣”;它更成为 YouTube 上第一首点击次数破亿的粤语歌曲,堪称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