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1月7日电 香港报章11月7日就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文汇报》:香港是内地企业出海的最佳拍档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在上海出席“香港:内地企业出海首选平台”推介大会致辞指出,香港将继续强化“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双重角色,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的最佳平台与最佳拍档。在当前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及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的背景下,内地企业出海是大势所趋,更是壮大发展的必然选择。香港运用世界级专业服务、发挥国际化优势,助力内地企业在全球南方等新兴市场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是香港贡献国家的应有之义。香港不断累积良好经验,未来在助力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将更加了解不同市场、更熟悉各地规则,从而持续巩固提升专业优势,让出海服务更贴近企业与市场需求,亦转化为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现互利共赢。
《香港商报》:出选阵容鼎盛 期待精彩竞逐
立法会换届选举提名期昨日结束,选举事务处共接获161份提名表格,较上届有所增长。观察今届参选情况,呈现两大亮点。其一,候选人背景多元,既有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社区的区议员,也有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争取连任;既有充满活力的政坛中生代,也有怀抱理想的年轻一代积极参选;更有多位资深议员交棒,展现出香港政坛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有利实现新旧交替的良性循环。这种多元结构既为立法机构注入了新活力与新视角,也保留了必要的经验传承,确保了议会工作的延续性。其二,本次选举出现历史性突破,所有选区及功能界别均有竞争,无一自动当选。地区直选中,九龙中选情最为激烈,6人争2席竞争;其余地区亦普遍出现5争2的竞争格局。功能界别方面,劳工界呈现5争3的激烈局面,其余界别都为2争1;选委会界别则有50人角逐40席,堪称“精英汇聚”的精彩对决。
《星岛日报》:中学增班回应家长诉求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届特区政府不再遇难避事,认清学童减少乃结构性现象,改以协助教育界“软着陆”为目标,调整了多项相关政策。包括于今年初收紧了“杀校”标准,防止长期收生不足的学校,以申请自资办学或特别视学等理由拖延,以及推出更多措施鼓励学校合并,协助学生转校等等。
除了重新批准官立与资助中学增班,今年《施政报告》还提出以试点形式,容许直资学校申请上调班级数目和每班学生人数,透过学生自资入读模式,加大录取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学生。香港除了拥有多间世界百强大学,不少历史悠久的中学在区内也相当知名,甚多内地及东南亚地区学生都想入读。政府应将“留学香港”品牌扩展至中学层面,为香港增加学生来源与未来人才库,进一步推动香港教育朝向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