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2月5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王丰铃)法国国民议会4日晚投票表决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巴尼耶政府被推翻,成为法国1962年以来首个被推翻的政府。受访学者认为,鉴于法国政治结构的不稳定性,巴尼耶的继任者会很快重蹈覆辙,而法国政局的持续动荡,又将加剧欧洲困境。
前法国总理巴尼耶 图源:新华社
法国极右翼与左派联手,在国民议会对巴尼耶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获331票赞成,超过动议所需的绝对多数289票,动议通过。依照法国宪法,总理巴尼耶将代表政府向总统递交辞呈。
法国总统马克龙6月解散国民议会,期望藉“政治豪赌”改变颓势,结果他所在的中间派联盟选举失利,陷入“跛脚鸭”状态。其后马克龙和各党派艰难磋商,9月任命巴尼耶为总理。熟料上任仅仅90天,巴尼耶就被赶下台。
导火索是巴尼耶10月提交的2025年预算草案,内容包括削减约400亿欧元财政支出、通过加税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等。草案一直未能获得国会通过,陷入僵局,形势开始失控。巴尼耶决定动用宪法,强行推动“社会保障融资法案”不经议会表决过关,引发极右翼“国民联盟”和左翼政党联盟“新人民阵线”强烈反对,宣布提交不信任动议。
旅法政治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5日对香港中通社表示,巴尼耶政府倒台不意外。国会党派碎片化,没有一党占多数席位,政治结构已导致政府不稳定。且法国国民性缺乏妥协传统,不愿改良,左右派在加税等问题上的立场完全相反,即使没有强推法案导火索,也迟早在其他事情上出现爆发点。
至于巴尼耶辞职后政府如何运转,马克龙曾表示,这次不会拖延,在24小时内将任命新总理。宋鲁郑指出:“若无法顺利推出新人选,法国政府将停摆,已有财政问题将更加恶化,引发债务增加、政府财政信用下降、对外融资成本上升等诸多经济后果,亦会带累欧元贬值,给其他欧元经济体带来不确定性。若马克龙及时任命总理,冲击则较小,但确定人选不难,难的是维持政府生存,料继任者会很快重蹈覆辙。”
宋鲁郑续指,马克龙自身任期有宪法保障,至少可做到2027年。他在经济政策上不愿妥协,若被倒戈,只能不断洗牌。明年7月之后,解散国会已满一年,马克龙很可能会再次解散国会。若民众已对当前分裂动荡的政局感到厌倦,或会愿意投票给马克龙领导的政党,使其成为稳定的政党。但若不重选国会,维持当前格局,法国政局将继续动荡。
“法国政局动荡将加剧欧洲困境。”宋鲁郑分析,法国是欧盟大国,政局不稳必然影响欧洲整体力量,尤其是在欧洲面对特朗普上台的关键时刻。特朗普要撤出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欧洲独木难支;特朗普或发起“关税战”,令欧洲的经济困局雪上加霜;特朗普的成功也对欧洲各国右翼势力起到鼓舞作用,欧洲将面临更严峻的价值观困境;特朗普政策下的美国将退出全球治理,欧洲也将面临困境。(完)
上一篇:香港12月6日报章社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