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皮子糖葫芦成今冬顶流
【奶皮子糖葫芦成今冬顶流】在济南大观园的李记糖葫芦店前,十余名消费者在寒风中排起长队,刚下班的张女士踮脚张望,急切地询问 “老板,还有奶皮子糖葫芦吗?” 这一幕正在全国多个城市同步上演。奶皮子糖葫芦,这款将内蒙古传统奶制品与北方经典小吃创新结合的新甜品,已成为今年秋冬当之无愧的 “顶流”。从北方的哈尔滨、北京到南方的上海、杭州,年轻人不惜排队三小时,只为尝一口这串混合着奶香、果酸与糖脆的网红美食。初冬的寒意未能阻挡食客们的热情。在武汉王家湾附近商圈,一个卖奶皮子糖葫芦的小推车背后排起了长队,大部分是年轻人,甚至有人提前一小时在此等候。摊主透露 “最近突然被网上炒热起来了”。
这股热潮早已席卷全国。在南京,有人为它甘愿排队 3 小时;在哈尔滨,门店深夜 10 点依然人气不减;在杭州,某外卖店一上架就秒空。上海某小店甚至将价格定到 98 元一串,仍供不应求。“这热度太意外了,每天光做都来不及。” 济南李记糖葫芦店的老板李惠成忙得额头冒汗。他的店自 10 月初推出奶皮子糖葫芦以来,日均销量稳定在 200 根以上,周末更能突破 300 根。
奶皮子糖葫芦的创新,彻底改变了传统糖葫芦的固有模式。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传统冰糖葫芦外面贴一层奶皮子;也有把山楂剖成两半,把一小块奶皮子包在中间,最后再裹糖浆的 “夹心版”;还有更创新的 “全能型”:把山楂换成阳光玫瑰、草莓甚至无花果、菠萝蜜、榴莲,中间填上干噎酸奶,最后再贴一层奶皮子。
奶皮子是内蒙古地区的一种地方美食,通过将鲜牛奶加热至沸腾后冷却形成。传统制作很依赖经验与耐心,全程往往需要 6-10 小时,10 斤奶只能熬煮出一斤奶皮子。这种创新搭配带来了层次丰富的味觉体验。“水果的鲜甜加上奶皮子的醇厚,外面是脆脆的糖壳,一口下去,口感太丰富了!” 一位尝鲜者赞叹。
随着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其价格也水涨船高。市面上多数奶皮子糖葫芦价格在 15 元到 25 元之间,但上海某店却卖到了 98 元一串,引发广泛争议。商家解释,实行线上 98 元、线下 49 元的差异化定价策略,是因为 “线下排队比较难”。言外之意就是,不愿排队的人,可以多花钱买 “不用等” 的方便。奶皮子本身的成本也在上涨。近一周,多家奶皮子源头供应商已经涨价,有部分出现了翻倍。据报道,一周前奶皮子单张价格在 10 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 20 元左右。
11 月 5 日,微博话题 “第一批奶皮子糖葫芦受害者现身” 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一位网友最近迷上了奶皮子糖葫芦,每天下班都得买几串解馋。吃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脸色越来越差,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是糖分摄入超标引发了皮肤糖化反应。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解释,这种反应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糖化反应” 不仅会加速皮肤老化,让脸变得暗沉、松弛,还是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等健康问题的潜在诱因。金晖提醒,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肥胖或有代谢综合征的人,需要严格控制体重的人,以及乳糖不耐受、对奶制品过敏的人群都不适合食用。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并非孤例。每年入冬前,糖葫芦都会以不同 “新身份” 引发关注。2023 年,一米长的 “巨型糖葫芦” 成为网红打卡道具,但热度仅维持了两个月。花朵形状的 “造型糖葫芦”、裹着巧克力的糖葫芦也都曾风靡一时。有餐饮从业者分析 “不改变糖葫芦的核心形态,只在食材搭配和口感上做加法,既降低了消费者的接受门槛,又创造了打卡价值。”
然而,网红美食的宿命,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被遗忘。曾几何时,一米长的 “巨型糖葫芦” 横扫社交平台,还有那个被称为 “雪糕界爱马仕” 的钟薛高,曾经高高在上,如今也跌落神坛。更不用说曾经风靡一时的脏脏包、答案茶、冒烟冰淇淋…… 这些食物似乎都遵循着相似的轨迹。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红,是消费市场供需两端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证实了情绪价值在当代消费中的重要意义,也表明了 “创新 + 品质” 缺一不可的市场规律。昂贵的价格,没有体现在糖葫芦质量上,而是把大部分都留给营销,长期来看消费者肯定是不买账的。
毕竟,光靠博眼球,而不琢磨真材实料、稳定品质,等热度退了,砸的可能是整个糖葫芦行当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