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接连亮出“大杀器” 战略威慑下的全球安全博弈!
创始人
2025-11-06 10:05:14
0

俄罗斯接连亮出“大杀器”

  【俄罗斯接连亮出“大杀器”】11月初,俄罗斯在军事领域动作频频,接连对外公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与“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成功试射消息,并高调展示“哈巴罗夫斯克”号核潜艇。这一系列举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全球目光聚焦于俄罗斯,纷纷猜测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以及将对国际安全格局产生何种深远影响。2025年11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出席了“哈巴罗夫斯克”号核潜艇的出坞仪式。这艘由“红宝石”设计局精心打造的核潜艇,自2014年开工,历经12年才终于亮相。它具备搭载并发射“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能力,堪称“末日武器载具”。艇身采用钛合金一次性浇铸工艺,水下阻力大幅降低三成;搭配新型泵喷推进器与智能降噪技术,航行时噪音极低,甚至低于海浪本身,即便北约最先进的声呐系统也难以探测到它。“哈巴罗夫斯克”号最令人胆寒的,是它搭载的6枚“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波塞冬”能下潜至1000米深海,而北约在波罗的海部署的“北欧守望者”监测网最大探测深度仅600米,根本无法触及它的踪迹。凭借核动力装置,“波塞冬”可实现无限续航,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出发,四天即可抵达美国西海岸;冲刺阶段开启的超空泡模式能使其达到100节的速度,现有拦截武器均无法追及。其配备的200万吨TNT当量热核战斗部,并非针对军舰,而是专门打击沿海城市、海军基地、海底光缆等北约“命门”。有测算显示,若在纽约外海引爆,掀起的数百米高海啸将席卷东海岸的工厂与港口,放射性污染会导致该区域百年无法居住,800万人将流离失所。

  几乎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公布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试射消息。“海燕”发动机的独特之处在于配备了一台功率极为强大的核反应堆,但体积却缩小了1000倍。这款射程无限、可超低空突防、能绕地球飞行的武器,预计2027年开始部署。它依靠核动力,无需常规燃料补给,可在飞行中灵活改变航线,规避敌方雷达和防空网,同时贴地或贴海面飞行,使被探测和拦截的概率大幅降低,提高命中目标的可能性。

  俄罗斯此次密集展示“核肌肉”,绝非偶然。近年来,北约不断东扩,在波罗的海启动“加强警戒活动”,11国军舰密集巡逻,严密监控从芬兰湾到北海的航线,还专门设立指挥部企图封死俄罗斯出海口;波兰、罗马尼亚的反导基地加速建设,布鲁塞尔的“核计划小组”也已重启,针对俄罗斯的包围圈持续收紧。美国方面,不仅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限制技术交流,在对俄问题上更是采取强硬措施,推动北约向东扩展,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使美俄战略冲突愈发尖锐。2025年9月,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讨论通过北约欧洲成员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该导弹射程可覆盖莫斯科,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外部压力,俄罗斯以展示新型核武器作为有力回应。俄罗斯军事专家普遍认为,俄方关于成功试验新型武器的声明并非单纯炫耀武力,而是为保障全球安全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俄罗斯通过展示“海燕”和“波塞冬”,向西方划出明确红线:任何试图通过代理人战争削弱俄罗斯的行为,都可能触发核力量的被动激活。这种“以战止战”的威慑逻辑,反映了俄罗斯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的安全战略。

  俄罗斯的这一系列举动,在国际社会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美国方面相对低调,认为俄罗斯的中程弹道导弹对美国不构成直接威胁,但内心深处无疑对俄罗斯新型武器的发展感到担忧,担心其会打破现有的战略平衡,削弱美国在全球军事领域的优势地位。欧洲国家则表现出更多担忧,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保持冷静”,而德国总理朔尔茨则警告:“俄新武器可能引发军备竞赛。”毕竟,俄罗斯新型武器的部署,让欧洲国家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它们担心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对于俄罗斯接连亮出“大杀器”这一事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核威慑的根本目的是“防止战争”,而非“发动战争”。俄罗斯并非主动挑起大规模武装冲突,而是希望通过展示不可忽视的实力,争取在谈判桌上更平等的话语权。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大国之间的武器竞赛似乎已成为“零和博弈”的注脚。俄罗斯的强势展示,促使其他大国重新评估安全环境,调整外交战略和国防建设重点。

  未来,各国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与防止冲突失控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决定世界走向的关键议题。强大军事力量虽仍是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撑,核威慑形成的相互制衡机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也不可替代,但过度的军事对抗只会让世界陷入更危险的境地。我们期待各国能够以理性和智慧,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共同构建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国际环境,让“核阴影”永远远离人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