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熬夜到什么程度?医生划出4条红线 不要在‘死亡边缘试探’,四条红线看看自己有没有“踩雷”!!
创始人
2025-11-06 10:05:03
0

  熬夜到什么程度?医生划出4条红线

  【熬夜到什么程度?医生划出4条红线】11月6日消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脑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霍晓川指出熬夜猝死风险飙升的4条红线:连续3天每日睡眠不足4小时、通宵24小时不补觉、长期每日睡不够6小时、熬夜后高压工作或运动。熬夜并非“年轻资本”,当身体触碰4条“生死红线”时,猝死风险将呈指数级飙升。这条消息迅速引爆社交媒体,无数网友惊呼:“原来我们都在‘死亡边缘试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连续三天,每日仅睡3小时,这无异于让心脏在高速运转模式下持续工作72小时之久。”霍晓川医生以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深刻揭示了这种作息习惯对心脏的严重危害。科学研究有力地表明,在这样的状态下,心肌细胞的修复进程几乎陷入停滞,心肌的耗氧量更是急剧攀升,激增至原来的3倍,同时,血管痉挛的发生概率也飙升至平时的5倍之多。38岁的程序员张某,便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他连续加班3天后,突发胸痛,被紧急送往急诊。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其心肌酶指标超标达10倍,最终被确诊为“应激性心肌病”。医生痛心疾首地叹息道:“他的心脏,就像一台长期超速运转、不堪重负的发动机,油管堵塞程度已高达90%。”。

  事实上,在夜间睡眠时段,人体会自然分泌生长激素,以促进心肌的修复与恢复。然而,熬夜这一行为却无情地打断了这一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对于长期缺觉的人来说,心脏每跳动一次,心肌纤维都会遭受一次“微损伤”。长此以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损伤,最终可能累积成严重的心梗,甚至引发猝死等致命后果。

  此外,“通宵后若不及时补觉,血压将会如坐过山车一般,急剧飙升。”霍晓川医生进一步指出,实验数据清晰地显示,健康成年人在通宵后,血压平均会升高15-20毫米汞柱,同时血液黏稠度也会增加20%。在这样的生理状态下,哪怕只是爬一层楼梯,都可能让心脏承受的负荷突破其极限。28岁的外卖员李某,为了多赚取一些佣金,连续通宵接单。然而,次日送餐时,他却突然晕倒在地。急救人员发现,他的主动脉夹层已经破裂,血液在高压的冲击下冲破了血管壁。医生坦言:“他的血液已经稠得如同粥一般,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能引发致命的后果。”事实上,每熬一个通宵,人体就会流失约1.5升的水分,血液因此浓缩,血栓形成的风险也随之增加4倍。若此时再叠加吸烟、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血管内皮的损伤速度将加快3倍之多。

  还有一条不容忽视的红线:“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就如同在身体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霍晓川医生严肃地强调,长期缺觉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管持续处于收缩状态。若此时再叠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血管斑块的形成速度将加快2倍。45岁的企业高管王某,长期熬夜应酬,体检时发现颈动脉已有斑块形成。医生警告他:“你的血管就像一根生锈的水管,斑块随时可能脱落,堵塞心脏或大脑的血管。”然而,3个月后,王某还是因斑块破裂而突发脑梗,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此外,睡眠不足还会扰乱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导致糖耐量出现异常。研究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男性,其腰围平均比睡眠7小时者粗3厘米,糖尿病的风险更是激增1.7倍。

  最后,“熬夜后交感神经本就亢奋,若再受高压刺激,去甲肾上腺素会瞬间飙升。”霍晓川用“火上浇油”形容这种危险状态。此时心脏负荷是平时的3倍,极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32岁的设计师陈某熬夜赶方案后,次日晨跑时突然倒地。急救记录显示,其运动时心率飙升至180次/分,远超安全阈值。医生分析:“熬夜后剧烈运动,就像让疲惫的司机开快车,出事是迟早的事。”熬夜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高压决策。若必须工作,可每20分钟起身活动,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霍晓川提醒,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说明已接近“崩溃临界点”:极度乏力:休息12小时仍无法缓解,伴胸闷、左肩放射痛;冷汗手脚冰凉:莫名冒冷汗,手脚像“泡在冰水里”;恶心呕吐:稍动即喘,感觉“空气不够用”;心脏“咯噔”:频繁早搏,动态心电图显示24小时异常心跳超1万次。立即停止活动,静坐并拨打120。切勿自行驾车或步行就医,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若不得已熬夜,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伤害。规律补觉:次日午间补眠20-30分钟,避免“暴睡”打乱生物钟;饮食调理:补充抗氧化物质(如蓝莓、深色蔬菜),避免咖啡因刺激;适度运动:白天精力充沛时,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环境调节:熬夜时开灯模拟白天,白天睡觉拉严窗帘,帮助重置昼夜节律。

  “熬夜带来的伤害,就像往银行里‘透支健康’。”霍晓川痛心指出,我国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60%是职场年轻人。他呼吁:“每天多睡1小时,能降低23%的心血管病风险。别等身体亮起‘红灯’才后悔!”

  行动指南:设定“睡眠闹钟”,每晚11点前入睡;周末保持固定作息,避免“补觉式昼夜颠倒”;每年体检增加心电图、心脏超声项目,早筛潜在风险。

  当11月的寒风掠过城市,每一个熬夜的夜晚都在透支生命的温度。医生划出的4条红线,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身体最诚实的“求救信号”。从今天起,关掉手机,拉上窗帘,给心脏一个喘息的机会——毕竟,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这颗默默跳动的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