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20日电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电机电子工程系张世明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了适用於可穿戴传感器的感内计算平台。崭新的感内计算平台建基於专门为生物电子应用而发明的新兴微电子器件 - 有机电化学电晶体(OECT)。研究团队又爲OECT的机械可拉伸性,对材料和制造设定标准化方法,所构建的微电子平台将传感、计算和可拉伸性集成到一个硬体实体中,赋予它独有的能力,适用於可穿戴感测器计算应用,满足实际可穿戴需求。
团队同时开发多通道一体化打印平台,降低制造复杂度和成本,便於大规模制备传感器。通过进一步电路集成,团队展示了新传感器实时测量人体电生理信号的能力。研究结果证实,在运动状态中,感内计算能稳定、低功耗地运行。
“通过开发软微电子技术,我们构建了一个可穿戴感内计算平台,为人机接口、数字健康和人工智能医学等新兴领域长期思考解决的一个议题,提供了有效的硬件解决方案。”张教授说。
研究团队相信,他们的工作将推动可穿戴数字健康和边缘人工智能的发展。下一步工作包括优化平台参数,并探索其在医疗领域中多方面的潜在应用。“这项具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香港大学团队的创新实力,为发展可穿戴技术开辟了新机遇。更显示了团队致力提升健康科技以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决心与成就。”张教授补充道。
开发可穿戴传感器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能力,是实现人工智能物联网至关重要的一环,使得传感器在设备本身便可处理和分析所收集的数据,无需依赖外部设备,从而提供更快速、更即时的反馈和服务。同时,通过减少传感器终端和外部计算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能有效降低功耗,以及保障用家私隐。这种技术在健康监测、运动追踪、智能穿戴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