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2月4日电 (记者 王少喆)近日,香港财政司司长表示,香港政府预计2024/2025年度财政赤字达到1000亿港币,比原先估计的481亿多了一倍以上。尽管财政司长低估财赤并不罕见,在上一财年,财赤1016亿就比预算544亿高了一倍,但最新的财赤数字仍引发广泛关注。
行政长官李家超3日表示,财政赤字主要是因为卖地、楼市印花税及股票印花税收入低于预期,加上政府推出的逆周期政策,维持政府工程等开支,支援中小企及协助处于转型期企业转型等。
(香港中通社记者 许其皓摄)
不过,对于香港近年来财政逐渐由长年盈余转向赤字状态,各界看法并不一致。有意见称政府需要开源节流,尽量减少财赤的产生。但也有意见认为,财政赤字的扩大不是危机,反而是香港政府进一步扩大在基础设施、企业科创、住房和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投资,推进经济“上台阶”的重要契机。后一种意见,实际上是看到香港特区政府正从传统的“小政府”向“有为政府”理念的重要转变。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闻网采访时表示,香港目前1000亿规模的财政赤字,相对于本地GDP约3万亿的经济总量来说不算高。就常用来考察的财政赤字/GDP这一标准来说,美国该数字一般在6%到8%之间,中国内地则是3%左右。香港一直在财政上还是比较稳健的,所以之前才能拿盈余给市民发“利是”。
据香港政府资料,香港2019/20年的财政储备为1.16万亿元,当年财赤1057.5亿元。到2020/21年财赤2325.4亿元、2021/22年盈余293.6亿元、2022/23年财赤1223.4亿元、2023/24年财赤1016.2亿元,到最新估算2024/25年财赤1000亿元。近年来,香港财政赤字多数年份稳定在1000亿元左右,今次的财赤基本也在这一水平。
余凌曲还表示,香港财政近年来的变化,体现出政府思路的改变,即向“有为政府”的转型。香港政府近年来大力扶持创科企业发展,以投资促增长,这些都需要财政开支保障。财政赤字是现代财政调节的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老百姓的福祉,之前香港缺乏科创等需要扶持的产业,财政盈余才采取了直接“发钱”给市民的方式。而像新加坡等“开发型政府”,通过政府投资引领企业、促进增长是常见手段,财政更多要为经济发展服务。
余凌曲分析,近年来随著香港经济周期与国内趋同,香港政府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内地的一致性也在提高。此前,香港就推出了科创投资基金,应是参考了内地的做法。目前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十万亿置换地方债”等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香港目前的财政做法,也与此是一致的。相比之下,香港无法进行货币政策的配合,则是一种缺失。
近年来,香港政府为解决长期以来积累的产业老化、住房不足等问题,在财政开支方面有所扩大,产生了一些赤字,但这些赤字不是因为政府行政开支而增加。余凌曲介绍,国内近来在约束财政开支的时候,也都区分了“行政性开支”和“事业性开支”,“砍”的主要都是行政性开支,包括深圳公务员已经多轮降薪,但对教育、医疗等事业性开支则加以保证。他认为,香港政府不存在养老金等负担,未来财政稳健性不存在太大问题。(完)